第三中文网

第十七章 殿试 二(第4页)

中官退下,读卷官也离开考场,同样是薄饼米饭清汤,实难以想象,这样简陋的伙食出自御膳房。

谢丕第一个书就全文,其后是顾九如、董王已。

第四个不是崔铣,而是闫璟。

几人陆续放下笔,用布巾擦了擦手,端起汤碗。

殿试需得一日,全文已成,待用餐后誊抄即可。

论策论之才,杨瓒的确不如几人。

前几排的明经都开始用饭,他才放下笔,转了转手腕。

早有中官将几人的表现一一报述天子。

弘治帝听闻,没有过多表示,只点了点头。

中官退后,屏息凝气,这是好还是不好?

宁瑾长伴天子身侧,对弘治帝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了解。

见天子扫过殿前几名贡士,眼神带笑,不禁随着看去。

最终,视线定在两人身上。

一个谢丕,一个杨瓒。

宁瑾倒吸一口凉气。

谢丕乃谢大学士之子,早有才名,殿试后钦点三甲,已是板上钉钉。

因京城流言之故,哪怕为让谢大学士定心,天子也会亲口为他正名。

但这杨瓒……

小心的看一眼天子,宁瑾最终确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杨小贡士,八成已入了天子的眼。

就算不是一甲及第,二甲名次也会靠前。

想到某种可能,宁瑾不由得又吸了一口凉气。

老话果真不错,个人有个人的缘法。

谁能料到,三百名才俊之中,马尚书和韩尚书偏举荐这位。

举荐不要紧,正巧击中了天子的软肋。

皇太子!

收回目光,伺候着弘治帝服下半碗热汤,宁瑾藏起心思,不敢再多想。

未时正,中官再入殿,小心收起碗碟。

贡士们重新提笔,或绞尽脑汁删改,或满意誊抄。

杨瓒通读两遍文章,删掉认为不合适的语句,开始一丝不苟的誊到卷上。

殿试自然没有提前交卷一说。

申时不到,杨瓒落下最后一笔。

确定没有错漏,端正坐好,心思有些飘远。

随意数着青砖上的云纹,倒也不觉无聊。

“杨明经可是做好了?”

突来的声音,将杨瓒唤回现实。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