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三十三章 警言(第4页)

“贪墨倒在其次。”

杨瓒摇头,火耗踢斗,地方文武京中大员皆心知肚明。

然地方官的手再长,也轻易伸不到盐引上去。

能在其中得利之人,不是宗室外戚也是勋贵功臣。

“殿下,臣不才,以一引作比。”

杨瓒以指蘸水,在桌上划过,“行开中法,盐商需出五石粮方可换取一引。

然有人可只出一石,乃至一石不出,便可向朝廷奏讨盐引,其后转售于盐商,获取巨利。”

“什么?!”

“再有一种,换盐引的米粮皆为陈粮,虫蛀鼠咬,同糟粕无异。

以陈粮换盐引,再以盐引换新粮,获利亦是极丰。”

“好大胆!”

朱厚照猛的握拳,重重捶在桌上。

他是真怒了。

心宽不假,于政治上的敏锐度不及亲爹,也不假。

但杨瓒将事情掰开揉碎,一通大白话讲出来,再心宽也受不了。

“国之蠹虫!”

朝廷一年粮税,满打满算不及四百万两。

自弘治元年,不是北方地动,就是南方大水,隔三差五还有几场蝗灾,有些遭灾的州府,弘治十六年的粮税仍在积欠。

户部和光禄寺的库银多用于赈灾,朝廷不至寅吃卯粮,边军的待遇也是每况愈下。

国库不丰,边军告急。

朝廷能等,犯境的鞑靼不会等。

弘治帝被逼得没办法,只得从内库往外掏钱。

为补缺额,连太宗皇帝留下的库银都动了不少。

内库独立于国库,属于天家私产。

弘治帝宠儿子,内库有多少钱,皇后不知道,朱厚照却是十分清楚。

之前多次看到过弘治帝为库银发愁,只是不知内中详情。

此番杨瓒举出盐引之例,虽只涉及表面,相当肤浅,也彻底引出了朱厚照的怒火。

“如何除掉这些蠹虫,杨编修可有办法?”

“殿下恕罪,臣并无办法。”

“无法?”

“殿下问文章所言,臣能予以解答。

如何革除鄙陋,除患兴利,非臣所能,还需朝廷诸公。”

“杨编修莫要谦虚。”

“非是臣谦虚。”

杨瓒摇头道,“一人之力,不可及天下事。

《庄子》有载,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臣以浅知拙见,言高皇帝之法,已有狂妄之嫌。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