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承认罪名,望天子仁慈,网开一面,许他交罚银黜官致仕。
要么强辩解到底,等着他的,很可能是死路一条。
刘玉狠狠咬牙,握紧朝笏,重又放开。
深吸一口气,稳定下心神,在天子开口之前,迈步走出队列,摘下朝冠,跪倒在地。
“陛下,臣认罪。”
这一举动,既在意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聪明人都晓得,刘玉弹劾选婚太监,引得太子大动肝火,要彻查各地镇抚府衙,已是犯了众怒。
无论地方朝中,牵涉者为自保,定当手段尽出。
多方施力,刘玉必不会有好下场。
内宫之中,几位北直隶选送的美人,也会对此事耿耿于怀。
纵然不能干涉朝中,在天子耳边吹几声枕头风,撒撒娇,也够刘玉喝上一壶。
只不过,要将刘玉拿下,不能从选婚太监之事入手。
本就不欲天子详查,还拿出来说事,不是自找麻烦?将刘玉早年的“罪状”
翻出来,从根本上否定他的人品,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一个品德败坏,为私利构陷同僚,草菅人命的官员,说出的话如何能信?
同理,被他参倒的官,弹劾的案件,也当慎之又慎,重新估量。
如此一来,北直隶选婚太监不法之事,当可高举轻放。
牵涉的地方官员,多可从容脱身。
真有倒霉透顶,无法洗刷罪名的,只能怨贪心太过,手太黑。
不想掉脑袋,只能交出积年所得,或流放南疆,或充军北地,任选一样。
刘玉认罪之后,一言不发,伏地不起。
邹文盛准备好的话,一大半吞回肚子里。
朝堂上再度陷入寂静。
朱厚照半天没出声,手指擦过龙椅,表情很是复杂。
站在文官队列中,杨瓒倒吸一口凉气,对朝堂争斗的严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不过是轻飘飘几句话,刘玉便无法招架,打落牙齿和血吞,主动摘下乌纱,伏地认罪。
换成自己,能否扛过这一局?
衡量几回,杨瓒不得不承认,以他目前的手段经验,未必能顺利脱身。
九成以上的可能,要同刘玉一般,不做争辩,光棍认罪。
未出正月,天子又要大婚。
这个时候,刘玉罪名再大,也不会人头落地。
顶多流放充军,蹲几年大牢。
出来之后,归乡种田,精心教导子孙,未必没有咸鱼翻身,十年报仇的机会。
如果是自己,面对窘境,是否能有这般机变,如此恒心?
沉吟片刻,杨瓒实在拿不准,只得暗自摇头。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他还有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