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事,臣具奏疏之上,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放下碟子,擦擦手,翻开奏疏,扫过两行,瞬间瞪大双眼。
“杨先生,”
少年天子抬起头,不确定的看向杨瓒,问道,“你没写错?”
“回陛下,臣是写好之后再行抄录。”
绝对没错。
“可是……刘伴伴?”
请遣内官随同,朱厚照可以理解。
江浙之地,区别于北方各州府,掌权太监共四人,分为镇守、织造、市舶、营造。
镇守太监府同当地文武分庭抗礼,死掐多年,不落下风。
不论其为人如何,是否手不干净,对天子绝对是忠心耿耿。
此次南下,有宫中宦官同行,四人不帮忙,也不会故意扯后腿。
办事遇到的阻力定会减小。
但是,刘瑾?
不提张永谷大用,换成丘聚高凤翔,朱厚照都不会这么吃惊。
“陛下,臣经深思熟虑,方决意请刘监丞随行。”
“杨先生如何考虑,可详说于朕?”
“臣遵旨。”
杨瓒拱手。
“刘监丞为人机敏,遇困境仍百折不挠,挺身而斗。
且能乘间抵隙,行机谋之道。
有其同行,定能震慑群恶,开弓得胜。”
朱厚照无语。
这是夸还是损?
杨先生,朕读书不多,能否别这么绕弯子?
朕实在理解不能。
天子两眼蚊香圈,杨瓒坦然而立,打定主意,必须说服天子,请刘公公随行。
他不熟悉江南官场,也不打算和当地官员撕扯,纯粹浪费时间。
与其跳进浑水,和一群人摔跤,不如寻找外援。
刘公公就是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立皇帝的威名如雷贯耳。
再加上另外一个人,足可同地方官员愉快的玩耍。
借此良机,杨瓒大可腾出手来,拳打奸商,脚踹海贼。
顺便架起大炮,把倭寇全部轰进海里喂鱼。
“张伴伴。”
“奴婢在。”
“宣刘伴伴。”
朱厚照想不明白,干脆把刘瑾叫来。
杨瓒抽了他两回,若是心中有怨,恐怕不能用心办事,还是换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