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现在,于常秋拿捏不住皇帝的意思。
按理说,叛国的证据是从袁杰的书房里直接找出来的,证据也已经足够了,但是为什么皇帝还要他继续查呢?
关于这一点,于常秋一直没懂。
不过,既然皇帝没有催,他也就不急着定案。
到时候看帝皇怎么说,他再决定。
从一品大将军的叛国案子,其实刑部和大理寺一起调查才是最谨慎的,可是皇帝偏偏只下旨让刑部调查。
于常秋知道,这件事,恐怕皇帝有其他的安排,所以内幕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听到狱卒的报告,于常秋匆匆赶来,看到靠在墙壁上,低着头,全身都是伤痕的少年,他面无表情。
在刑部二十多年,虽然每年劳驾刑部的大案子不多,但是这等仗势的伤痕,于常秋早就见怪不怪。
别说刑部大牢,就是寻常衙门的大牢也是常有的。
不过,得私下。
明面上朝廷最忌讳的就是屈打成招,虽然屈打成招的事情多了去,但表面上就是要做的漂漂亮亮的。
第64章
“袁二公子,你知道威武大将军叛国的事情?”
于常秋问。
景非看向于常秋。
尚书大人的官威不小,但是,并不让人反感。
也许是掌管刑部的关系,于常秋的身上有一种肃杀之气。
于常秋的面上虽表现的没有表情波动,但是眼底略带的不屑和轻视,却是无法掩饰。
也是,就算袁杰真的叛国,他作为袁杰的儿子,即便真的有证据,也不该指证父亲,这是不孝。
景非点了点头:“此事我只愿告知大人一人,不知大人可否屏退左右。”
虽然景非不知道于常秋这个人的官品怎样,但是他知道,就算此刻他冒险,他也不会死,因为袁杰很快就要招供了,他要的就是在袁杰之前说出自己皇子的事情,这样袁杰的定罪和招供,就会延迟。
一旦延迟,想个办法救袁杰就有一线生机。
于常秋皱眉看着景非,在判断这人话中的意思。
“这里是刑部大牢,到处都是大人的人,难道大人还怕我一个在酷刑下体无完肤的人逃跑不成?”
景非轻笑着反问。
于常秋是个聪明人,并非不愿意在狱卒面前提袁杰叛国的事情,而是要私下跟他谈,可见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
他当然也不怕眼前的少年逃出刑部,外面重兵把守,他根本逃不出去。
想到这里,于常秋挥了挥手:“你们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