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桔子一梦请大家收藏:(91919191)桔子一梦更新度。
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人们阅读的兴趣。”
6
成语辨析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张僧繇在寺庙墙壁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但都没有画上眼睛。
人们好奇地询问原因,他解释说一旦点上龙眼,龙就会飞走。
众人不信,执意要求他点睛。
当张僧繇最终为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后,刹那间雷电交加,那两条龙真的破壁腾空而去。
后来,“画龙点睛”
便被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时,通过添加一句关键而精妙的话语,使得整体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深刻且富有感染力。
它所适用的范围广泛,无论是日常交流中的言谈,还是正式的文学作品创作,如散文、小说等,只要能够恰到好处地点出核心要点,起到升华主题、引人入胜的作用,都可以称之为“画龙点睛”
。
“颊上三毫”
则更多地与绘画艺术相关。
其典故出自《晋书·顾恺之传》,讲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脸颊上加了三根毛,顿时让人物形象显得更为传神。
因此,“颊上三毫”
通常用于描述在作画或者撰写文章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或精准独到的表达手法,来突出某个细节或特点,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例如在描绘一幅风景画时,可能会着重刻画某一处独特的景致;或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时,对某个角色的细微表情动作加以细腻描绘,这些都可视为“颊上三毫”
式的表现。
至于“点睛之笔”
,同样也是强调在写作或讲话过程中那至关重要的一笔。
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瞬间点亮整个画面或篇章。
无论在诗歌、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当中,只要能以简洁明了却又极具力量感的语句点明主旨、深化内涵,便可称为“点睛之笔”
。
比如一篇论述环保问题的文章,结尾处用一句人深省的话语呼吁大家共同守护地球家园,这便是典型的“点睛之笔”
。
又如一场演讲,在临近结束时用一句激情澎湃的口号激听众的共鸣和行动欲望,也属于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这三个词语在含义上颇为相似,但由于各自的来源和侧重点不同,所以在具体使用场景及表达效果上仍存在一定差异。
参考资料
[1]许振生主编;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成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oo2o1:3o1-3o2
[2]贺铭华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多功用成语典故辞典[]:海口·1991o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