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十八岁的丫头不懂这个道理。”
被放出来的丫头,再也没有一天睡踏实过,明月当空,也是看成魑魅魍魉,每日每夜,备受煎熬。
她的乡亲因为她和她父亲犯下的罪行而疏远了他们,她的存在就是村里的一场笑话。
这时候她大病了一场,整整七天烧得天昏地暗,等到她清醒过来,只觉得眼前满是蝴蝶飞舞,抓不住现实世界的边际。
她起身,很艰难地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杯子里都是茶垢和灰尘,她已渴不择杯,全部喝了干净。
然后坐在炕上,所有的神志回归以后,她只想问个为什么。
她不知道小荣为什么就这样走了,为此她找过班长,也找过兵团的团长。
班长和团长都告诉她,因为组织纪律什么都不能告诉她。
团长的老婆见她瘦得可怜,偷偷拉了她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丫头,别再把心放在良心被狗吃的男人身上了,你爹就是他告的。”
这天,如遭雷击的丫头不知是如何挪动自己沉重的脚走回家的。
她在四壁贴满剪纸蝴蝶的家中枯坐了一整晚,心里只是反复转着同样的念头——一定要寻到小荣问个清楚,也许,也许一切只是误会,并不像团长老婆讲的那样。
小荣也是自身难保。
也许,小荣是求过情的。
她又找到了班长家,赖在他的家门口不愿意离开。
班长也得到了回城的指标,正和老婆打点行李。
他的老婆禁不住丫头的苦苦请求,劝班长把小荣留下的在上海的地址给了她。
从漠河到上海,这是一条迢迢崎途。
丫头把全副的家当都变卖了,买了车票,自漠河摸到了哈尔滨,又买了火车票到了首都,在首都的火车站排了好几天的队,才买到去上海的火车票。
坐在从北向南的火车上,丫头强迫自己挺着腰,一直看着火车窗外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峦,好像崎路永无止境。
经过了这些崎途,她终于到了上海。
丫头从来没有到过这么大的城市,马路这样的宽,车子这样的多。
她背着行李过马路,没有看清红绿灯,险些被面包车撞了。
车里的司机骂着她听不懂的上海话,她害怕极了。
上海的弄堂又这样窄,弯弯曲曲,交叉纵横,她一条一条地找,都没有找到她要找的地址。
而身上的钱越来越少了。
丫头没有办法再住到招待所,只能在火车站的雨棚下临时给自己铺了个床铺。
有捡垃圾的流浪汉见她漂亮,几次三番想欺负她,她只好战战兢兢地躲到车站的岗哨亭边上。
岗哨亭的老警察看她可怜,给了她热水和点心。
上海有种点心叫生煎,丫头吃着生煎,就在想,为什么要叫生煎?难道这不是活生生的煎熬吗?
老警察问她要来了地址,帮她问了问人,原来这处地址的人们被分配到一家鞋厂,全部搬进了市里分配给鞋厂的宿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