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五十八章 祸端(第6页)

“里中的老人都是见证,不是那家的当家男人在外,必是要浸猪笼!”

事发之时,杨氏族里炸了锅。

说和此事的杨材一家,因和商户有亲,被全族人戳脊梁骨。

“后来怎么样?”

“后来?怕事情闹大,碍到四郎名声,族长做主,暂且把人交给里长,关押在土地庙。

谁承想,守夜的没看住,让那两人跑了。

那家的婆娘非说是族里害命,撒泼要告上县衙。”

“告了没有?”

“没有。”

杨庆道,“里中都晓得怎么回事。

等那家的男人回来,族里老人就要开祠堂,把他们一家都划出去。”

古人重名声,尤其是长久扎根一地,族人血脉相连,一家传出坏名声,闹不好就要连累全族。

先时,行商家同杨氏结亲,知道的人并不多。

经过行商婆娘长舌,消息传遍十里八乡。

有说行商好眼力,定下好女婿,也有说好好的闺女送人做妾,爹娘实在狠心。

众说纷纭,羡慕的仍占多数。

没能想到,几月不到,就出了这样的事。

“三哥心善,我却瞧着那一家都是黑心!”

杨庆恨声道,“既然有什么表兄,定亲便是,何必攀扯四郎!”

捏了捏额心,杨瓒顿感头疼。

回想前番种种,愈发觉得自己大意,甚至有些孟浪。

这事当真是一团乱麻,稍有不慎,不掉进泥潭也会泼上一身脏水。

杨庆有句话说得很对,既然有那个表兄,何必扯上旁人。

看似权宜之计,不碍什么。

结果呢?

如有科道御史得知此事,必会奏上一本。

九成可能,不会为他说话。

红口白牙,黑的也能说成白的。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

身在朝堂,行走官场,忘记这个道理,早晚有一天要栽跟头。

此事尚能解决,杨庆口中的“亲事”

,实是更费脑筋。

斟酌片刻,杨瓒决定先拖一拖,遂道:“六叔刚抵京城,旅途疲劳,先用饭歇息,有话可明日再说。”

杨庆一路提着心,确实有些疲惫。

杨山杨岗精神倒好,但在伯府内,左右都不自在,为免给杨瓒惹麻烦,自然是杨瓒怎么说,便怎么做。

少顷,有伯府家人送来膳食。

考虑到杨庆三人的身板,厨下多添了两道荤菜,大桶米饭。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