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大了,人总会有的。
“是华首辅啊,也别怪下官礼节不周,但年纪大了,不方便动弹。”
这话是借口,毕竟腿脚不便的人,可没几个像顾汾这样,将腿搭在软榻上,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但华青云还是忍住没有戳破。
见到华青云不动声色,还像个学生一样在旁边站着,顾汾微微一笑,便吩咐人给他安排座位,接着,便是正题。
“不知道首辅前来寒舍,是有什么事情嘱托?”
顾汾也就比平国公小了一岁,但长者风头正盛,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感。
就连华青云这种天天面见皇帝太子的,也不免矮了一头。
“今天鄙人过来,是希望尚书那边能管好刑部,毕竟有些事情关乎陛下,没必要斤斤计较。”
华青云稳住心态,向顾汾传达一个讯息。
康妃的秘密处死,刑部千万别插手——他知道,顾汾留了不少门生和后辈在刑部、大理寺中,大部分都是心怀公正和关心的青年才俊。
但是,他们也多是愣头青,对这种秘密刑罚并不赞成,这次跑到内阁质询一番,实在是让自己难以应付。
华青云还不知道来龙去脉,不能胡说;但牵扯到皇家,他需要冷静一番。
顾尚书,你也知道,陛下向来不喜欢外人干涉家事的……”
“这叫做家事?这明明和朝廷律法息息相关!”
顾汾打断了首辅的话,并生些愠色,“下官记得在二十年前,就与陛下辩论过一番,白衣卫、诏狱、东厂,这都是弊政。
历朝历代,哪有君主设立这种特务机构,去监视官吏百姓的?我朝以律例治国,却开了这样的恶例,实在是让人心寒!”
这话,顾汾不知道对外人说了多少遍,向来注重律例的他,极力反对像白衣卫、东厂这样的秘密机构,代行刑务。
且不说这些机构在前朝的危害,如今更是彰显着皇帝的“独断”
。
这与顾汾的理想并不符合。
华青云理解顾汾所想,但不认同他的理念——在顾汾看来,或者说在“四大家”
理想中,皇帝应该是万民之代表,理应宽仁治国,以律法为器,以百姓为重。
这话固然没错,但华青云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对顾汾解释不了太多。
诚然,王启在位这么多年没有大过,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君主,但能多少贯彻顾汾等人的理念,那是没办法衡量的。
何况,皇帝本身是一位有主见的统治者,对待天下百姓和江山庶务,有自己的见解。
至于白衣卫和诏狱,这不符合顾汾等人的期待,但华青云非“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