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思考了一会儿,刘博源这才回道:“回大人,下官想去离鞑子最近的墩堡。”
“离鞑子最近?这是何意?”
李耀皱眉说道。
“大人,下官是这么认为的。
每次草原上的鞑子南下劫掠,都是这些墩堡最先发现的,然而他们却丝毫阻挡不了鞑子南下的脚步。”
“因此,下官在想,如果我们能把鞑子的脚步拖延在那里,为朝廷争取调动兵马的时间,岂不是更容易应对鞑子的袭扰。”
刘博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顿时惊呆了李耀等人。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总旗,心中竟然有着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知有多少任的延绥巡抚与总兵,都没能彻底解决鞑子袭扰的问题,仅凭你一个小小的总旗,能抵挡多少鞑子?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
李耀神情严肃的盯着刘博源,反问道:“刘总旗,虽然你的想法很不错,可就凭你一个小小总旗?”
“回大人,下官自有信心,绝非胡言。”
刘博源自信道。
“既然知道,那就休要胡言乱语了。”
李耀训斥道。
“是呀,刘兄弟,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赵世相也在一旁劝道。
“大人,下官可不是一时冲动。”
刘博源顿了顿,接着说道:“只要大人能给我配备充足的人马与钱粮,下官就能保证在一年之后,威武堡不会再遭到鞑子的随意袭扰。”
刘博源的话语,深深的刺激到了李耀,他冷着脸色道:“你拿什么保证?就你这条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