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自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已在官场摸爬滚打了整整四十年。
他很会看人。
一夜长谈,让他确信胡宗宪乃国士也。
且这个国士还肯低声下气攀附于他。
岂有不重用之理?
严嵩道:「汝贞,我有个不情之请。
自我担任首辅之后,就再未收过学生。
我愿收你为关门弟子。
不知你意下如何?」
胡宗宪四处借贷丶钻山打洞攀关系丶备礼物,为得不就是让严嵩对他青眼高看嘛?
有了内阁首辅当靠山,才能在东南顺利施行他的抗倭大计。
胡宗宪纳头便拜:「学生胡宗宪,拜见老师!
」
严嵩潸然泪下:「好学生,快起来。
」
一众严党官员纷纷夸赞:「哎呀,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这真是一段师生相知的佳话。
」
「胡御史,哦不,胡抚台满腹韬略。
阁老目光如炬。
的确是一段佳话。
」
「恭喜阁老,贺喜阁老,得了汝贞这样一位有疆臣之才的学生。
」
严嵩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噤声:「都听了!
」
大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严嵩的老眼里迸发出精光:「朝廷里有些人说我只会整人杀人。
呵,他们忘记了,我更会识人用人!
」
「汝贞,东南的大事,就拜托给你和元质了。
」
赵文华虽贪,虽佞,但很有容人之量。
严嵩如此夸赞胡宗宪,他不但不吃味儿,反而替胡宗宪感到高兴。
接下来,胡宗宪说了一句被载入史册的话:「汝贞此番任职,不擒获汪直丶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