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了决定,何雨柱又开始针对怎么增加企业活力提出自己见解。
其中的核心点还是在于,怎么更好地激励员工,这需要把握人性。
其实这一点,在后世并不罕见,许多大集团都有战略顾问,战略顾问主要是针对企业展做宏观规划,这里除了业务上的,还有一点是管理上的。
甚至在很多时候,管理更重要。
宏观是重方向,管理是打地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就像后来有一部电影说过,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何雨柱的简单讲述,让何敏芝十分满意。
接着又问道,如果自己将公司的相关资料给他他,能不能帮自己做一个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在当时内地,几乎都没有人资资源规划改变,大家都是要求奉献,必须奉献。
这种管理方法,在很多时候,很有效果。
但随着社会展,经济快展,必然逐渐不太适应。
你不能只讲奉献,也要给好处呀。
“让努力工作的人过上更体面的生活,才能带来更好激励。”
这就是何雨柱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逻辑。
不仅让何敏芝若有所思,也让在场的政府接待团的工作人员,深深思考。
至于给何敏芝的企业做人力资源规划,何雨柱拒绝了,说隔行如隔山,而且只看资料,不一定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每个公司都不同,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每个公司的核心要在于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让更多有认同感的同仁加入进来。
企业文化这个词语一出,港商们更加震惊,现在都有些怀疑,这个何雨柱怎么不像内地人,倒像在香江生活了很久的人,或者在西方社会生活了很久的人。
这次临时走访红星轧钢厂,在食堂这一席对话,给所有在场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对所有人来说,自然是好事。
对港商们来说,看到一个与宣传中、记忆中完全不一样的内地,遇到一群很务实的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像何雨柱,绝对能力非凡。
那么,投资京都,自然变得很有兴趣。
至于香江这些港商,也确实从何雨柱这里,得到不少的收获。
但要具体应用到公司经营中,还需要看落实。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也只是成功的一半。
从红星轧钢厂出来,所有人都很满意。
接着,一行回到宾馆,让大家自由活动。
所谓自由活动,就是港商们可以随便去什么地方,都可以让工作人员陪同。
倒是娄晓娥又请假了,说准备继续回四合院,并明天去祭扫几位长辈。
娄晓娥要祭扫的长辈,除了父母,还有聋老太。
曾庆军自然同意,让司机开车送她与何雨柱过去。
并告诉他们,明天早上司机会直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