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外公的周奎自然会照顾好朱慈烺和朱媺娖。
对于这个,游健超级放心,还真就不怪游健他又不小心将一双儿女给忘了。
——难道这是因为喜当爹的缘故?
游健想不明白,干脆就不去想,转而看起奏折。
经过游健的不屑努力,现在官员们写奏折,都开始尽量简短且白话。
没有华丽辞藻的歌功颂德后,别说游健看奏折看得丝毫不费劲儿。
“万岁爷,辽东有奏折送来。”
出殿候着的王承恩进来禀告。
有十几份。
卢象升写了,毛文龙以及其他总兵也写了。
卢象升的奏折最厚,放在最上面。
游健拿的第一本奏折,就是卢象升写的。
内容主要阐述辽东的近况以及屯田水利税收如何安排等等。
没有详细写,但该写的卢象升都写了。
游健很满意,拿了朱笔批阅。
[一切事宜,卢卿看情况自行处理,朕许卢卿先斩后奏。
]
“万岁爷,跟着卢大人一起前往辽东任职的张(张瑞川)千户,有密折敬上。”
游健伸手接过。
密折表面被火漆固定。
伸手撕了,取出里面薄如蝉翼的绢纸。
内容大概与卢象升的差不多,却多了军政方面的信息,最后还着重提了毛文龙经常去朝鲜国’借‘粮的事儿。
“这毛文龙还真有才啊。”
游健笑嘻嘻,乐不可支的表扬毛文龙。
或许换做其他人,比如说原崇祯帝,可能会感叹毛文龙经常找朝鲜国借粮的举动,有违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
但游健看到’朝鲜国‘三个字,就想到了后世的棒子。
只是找他们借粮而已,总有一天,他会把’朝鲜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拿来种地。
按照群里小伙伴们的说法,就是一半香菜一半折耳根。
“叫他继续保持。”
游健哈哈笑了起来。
“我记得平壤汉城那儿土地肥沃,要是毛文龙有心,不妨征收那里的土地种些粮食。”
王承恩:“朝鲜国气候寒冷,也就高丽参比较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