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分卷阅读214(第3页)

不过种植和收成,都需要巡抚拿章程。

什么时节该种植什么,或者今年种什么明年又种什么,都是需要卢象升拿主意。

并且农场产出百分之五十上缴,充作税银。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才算作军饷中的口粮,发给将士们。

而这只是官府管理的农场,其他边民自己开垦良田种植的粮食,按照十税一的标准收取农税,剩余全属于边民。

辽东最高的税,是商税。

不是普遍的十税三,而是十税四。

意思就是说,卖东西赚了10块钱的话,那就必须缴纳4块钱的税。

是扣除成本后的净利润,不是直接算上成本的十税四。

游健自觉这个税收很合理,如果嫌税高,完全可以不来边关做生意。

偏偏来来往往的商贾很多,甚至还会在闭市,不准和关外来往通商的时候,抗议说边关不给他们活命。

这其中到底有多少间谍探子不想说,反正现在满清被灭,而蒙古更是散沙中的散沙,闭市不和关外来往通商,自然就没再继续。

现在的商贾可以前往关外甚至深入大漠通商

然鹅挺奇怪的,这个时候,原本喜欢往关外跑,说要挣辛苦钱的商贾反而没那么多了。

估计认的主子都不在关外了,所以换路线往南方跑。

游健懒得管,哪怕他们抵达南方,能一次性的找到他们认的主子,都算他们走了天大的运。

找是不可能找到的,说不得会让他们跟着一起’劳改‘建设家园。

不过话说回来,街道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外来的很少,街道两旁店铺的主人,大多数都是本地人。

卖吃喝的不多,倒是卖衣料布匹的店挺多的。

另外还有店铺卖的舶来品。

是的,舶来品。

本身辽东就临海,且海岸线挺长。

又通朝鲜国那边,朝鲜的高丽参,以及一些算是当地特有的东西,都会在这儿便宜出售。

换句话说,很多来辽东的商贾,其实是来扫货的。

游健逛了一会儿,居然发现几个黑头发灰眼,五官轮廓硬朗的外国人。

应该是俄国来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