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领那个头大的模样,成为伍月笙补血养颜的秘方,被她快速吸收消化,容光焕发。
快午休的时候被派去参加一个地产年会,吴以添抱歉地告诉她,公司的车都没在,只能自己搭车。
伍月笙面带微笑,双手从主编手里接过请帖,弯腰行礼:“支持公共交通,创造祖国蓝天。
走了。
拜拜~”
几乎是踩着舞步出门的。
吴以添石化了半个多小时。
坐了二十几站地公车,抵达年会举办的酒店,伍月笙恢复表面正常。
还是不能想早上发生那一幕,想起来就抽风。
这人来人往都是半熟脸,不能给人留下奇怪印象。
工作是认真严肃的事情,尽管这工作本身并没什么可拥护的。
媒体,叫着好听,谁不知道这种年代,不过是商业的填房而已。
豪华的主题背板下面,一个地产商在讲话:“……有一个突飞的猛进……”
伍月笙在媒体区装模做样地记录,没有翻白眼,还告诉自己要钦佩人家:中国话让他说成这样多牛逼!
身边一个小记者道行却不够,轻轻笑出声来。
伍月笙扭头,铅笔压在唇上:“嘘——”
千人宴客厅的大门无声无息打开,逆着光,进来的那道人影,好久不见。
却一直没忘。
像腕上的血蝙蝠,即使淡了,总还是存在的。
因为它的形成非常疼。
小记者拾起铅笔还给伍月笙:“那个是三号港湾新来的副总,接贺吉明位置的。
我上周和我们主编去采过他。”
戴着工作牌的主办人员迎上去:“李总,您来了。
快请前排就坐。”
“路上有点堵车,不好意思。”
那声音和从前比多了很多人情味。
依旧是伍月笙最爱听的那种。
第十六章
四年没见,李述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他在会上的发言很模式化,先是感谢,再来一些年度业界概况,最后祝年会成功。
中规中矩,不需要多么精彩,同样可得掌声一片。
无论是穿奶奶做的围裙,还是光鲜亮丽的西装,李述还是李述,隐隐有那么些许艺术气质。
伍月笙在下边好认真地看他。
他头发短了许多,发质非常好,在现场追光下,同眼睛一样熠熠生辉。
记得以前伍月笙劝他留长发,李述就当真留过了肩膀,结果原本身材就太过纤细的他,在与程元元在门口对话的时候,体验到了伍月笙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