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阅读题:或许元朝立太子情形,是根据实际环境而定?
他又不是元朝大臣,怎么会知后世继承之况?
唐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唐朝:总21位帝王,仅2位是嫡长子继承王位’,几欲呕血!
怎会如此?
仅2位正统太子即位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皇室内部政混权下还能对外巩固大唐国祚吗?
他胸口翻滚得厉害,却又硬生生地压下喉中血腥,落在身侧的手,死死地纂成拳。
难道天是在惩罚朕吗?做出那样的人伦惨剧?
明
朱元璋讷讷地重复:16个皇帝?
他愣愣地举起手:“一、二、三、四、五,”
五字落音时,摊手化为拳头,反身一拳砸到朱棣头上:“我大明国祚比不上宋朝?”
痛得眼泪直流的朱棣,抱头鼠窜:“天幕都说了是两宋,两宋!”
两宋怎么比得上大明?
莫名被砸的朱棣,躲在大哥身后强忍委屈:大明总18位帝王,已是排名华夏第三,难道你还不满足?
面对朱棣眼巴巴的求救信号,朱标心中轻叹:从本心讲他不愿也不想出面阻拦爹揍四弟。
按他爹的性子,他去世后接任太子的定是他嫡子雄英,而老四造反成功,那英雄下场如何?
即使知道老四这脉做得不错,可为人父母谁愿意看到亲儿被害?
但…..他眼眸颇冷地扫过两眼含泪的朱棣,顿了顿还是伸手拦住朱元璋:“爹,先听天幕讲解。”
先前一直担忧天幕不讲解大明,但此列表一出,他倒是能确认:后世定会讲解大明,届时真相如何自有分晓。
嗯,决定他用何种态度对待四弟!
【即便嫡长子继位者少,但历代君王仍推崇此制度。
毕竟嫡长子是客观存在,贤的含金量是主观判断,何为贤?
贤者标准是什么?并且贤是否能保持长久?
如隋朝隋炀帝为太子时,多勤俭贤德,登基后立马换脸,把治国做成股市冲浪,活生生将隋朝败坏干净。
因此立嫡不立贤就是为了减少王朝政权血腥纷争】
众君臣:总觉得天幕最后一句在讽刺他们…
看看先头嫡长子继位数量,减少王朝政权纷争?
【嫡长子继承也有自身缺陷,它只是一种只重视继承人先天的继承资格,而不顾继承人才能的制度。
质量上并不能保证嫡长子有胜任皇帝的才能。
并且皇位牵扯到后宫、群臣及君主个人偏向。
因此古时嫡长子制度虽然看似完美,实则实行艰难】
身为嫡长子的太子苦笑:天幕还忘了一点,底下弟弟想要坐太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