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他搜索过,这个姜主任是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经验、技术没得挑。
所以,她的门诊基本都是一号难求。
陈妈妈还是生气,“那也不能保证是这个主任给我动刀啊!
我跟你说,老家的医生跟我说了,让我做开腹手术,我才来江州看病的。
这倒好,还不一定是这个主任,那我直接在老家做了不就得了?”
陈家父子俩就垂着头坐在一边,听着陈妈妈好好地宣泄了一通不满。
家村的汽车。
临走之前,该死的责任心作祟,还是不放心地又给陈子昂发了条短信:子昂,我出发了。
记得去16楼找姜主任,如果姜主任有事不在,就找晶晶,她会帮你们联系姜主任的。
沈清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高楼大厦,有些疲累地闭上了眼睛。
大约两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
在村民活动中心的广场上,台子桌子都已经摆好,已经有村民守在一边等着了。
沈清他们下车,帮着搬运行李、医疗设备、检查耗材等等,还没顾得上回宿舍安置行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工作。
村里的工作场地比较简单,所以妇科和产科便并在了一起。
两个科室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村里特别把医疗卫生室给了他们,有两间单独的房间用来做检查。
白天的工作主要是为附近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要对村里的医生进行培训和传授,解决他们业务上的困难。
沈清和另一位同事负责给副主任打下手,记录病历、检查辅助、开药配药。
第一天上午,村民的热情非常高涨,络绎不绝地往医疗点这边赶过来,带着好奇、带着羞涩地排队等候。
等村支书用大喇叭通知上午诊疗结束的时候,沈清抬起酸胀的脖子,才发现已经快12点了。
村里早就安排好了午饭,大圆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看着就很新鲜。
大家围着桌子坐下,一个上午的忙碌,都已经是饥肠辘辘,迅速地开动。
沈清刚扒拉了两口饭菜,想起一个上午都忙得没看手机。
打开才发现有陈子昂的好几条微信,说已经找姜主任面诊了,然后b超结果也出来了,因为肌瘤较多,且考虑到病人年纪,姜主任也建议传统开腹手术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