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的老房子,还是爷爷奶奶分家分下来的,只有一间卧室。
木头结构,低矮,潮湿,又很暗。
他们几家已经商量好了要择地重新起房子。
这次是要起楼房。
前面两间平顶屋,楼上可以晒粮食。
后面两间楼房。
虽然盖的是楼房,但是八十年代的楼房,跟后面高大敞亮的楼房又是不一样的。
现在盖的这种,叫五路头。
条件好的呢,就盖七路头。
房子中间一根正梁,各往边上延伸一根梁,叫三路头,延伸两根梁,叫五路头。
听说以前大户人家,盖九路头的也有。
张小树不大说话,张罗跟两位叔叔还有堂姑一起盖房,是李小芳出面的。
四家一起盖房子,连排盖,可以省掉三堵墙的成本。
楼板买的五孔板,也叫预制板。
八十年代初,大家还都是住的平房。
包产到户后,家家钱包鼓起来了。
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工人。
种田卖粮赚一点,卖蚕茧赚一点,上班赚一点。
也就是几年功夫,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连沈建珍家里,穷成这样,都盖起来了楼房。
不过听说他们家盖房子借了八千多的外债。
前世张红英家里盖房子,就基本上没有借债。
谁不知道张家这一门子,都是殷实富裕的家庭?
但是这次张红英没有去厂里打工,裁缝铺的工资也自己悄悄“掐”
下来了,张家盖房子就需要借债。
听说总共借了两千债务。
张红英咋舌,原来老房子就已经有自己出的力了,并不都是父母盖的。
如果再跟张红星为分家吵架,一定要把这笔账算给他听。
他张红星没做到的,她都做到了。
至于张红星为张家传宗接代,张红英也传了的。
张红星花家里钱到三十周岁,张红英从刚刚过十三周岁生日就开始挣钱养家。
再吵架,连父母的老房子都不用给他!
他们家老房子没有推倒,直接换地方盖的新房子,所以不需要去别人家借宿。
很多人拆了旧房盖新房的,就需要在关系好的邻居家借房子住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