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看起来是大商场,所以东西很贵。
我们自己吃,可以去市场买,那边便宜。”
沈建珍却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只是小姐妹,又不是亲姐妹,你不用给我买东西的。
我跟着你吃吃喝喝已经很开心了。”
张红英也不多说什么。
说一百句甜言蜜语,不如给她塞一块柿饼。
两个人提着东西在楼底下傻乎乎的等着。
张红英是不认识人。
沈建珍是五年半前才见过人家一次……
两个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如果不是两个小姑娘,估计要引来盘查了。
张红英对沈新宝一直很好奇。
是什么样的人能这么念旧呢?绝大部分知青走了,就再也不想提起在村里的那段岁月。
但是在鸭湾村的知青,好像有好几个跟村里兴办的厂子有关系。
村里的砖窑,是他们在的时候搞的。
村里的服装厂,糖精厂,也是那个时候搞的。
糖精厂拆掉的时候,张红英已经快十岁了。
那个烟囱高耸入云,是红砖砌的。
然后轰然倒塌。
今天张红英坐的头班车,就算是买了点礼物,路上找路又花了点时间,现在也不过十一点多。
很多人回来做饭,吃饭,来来回回的目光都要看她们一眼,张红英被盯的有点脸红了。
突然,沈建珍拉拉她:“来了来了。”
张红英忙问:“哪个?”
“喏,那个个子最高的。”
张红英顺着沈建珍的示意看过去,一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个子很高,很瘦,背有点驼了。
沈建珍这个时候倒有点紧张了。
看起来她也不像自己一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胆。
倒是沈新宝,应该习惯了神出鬼没,提着行李来苏州找他的人。
看到两个小姑娘在楼栋门口等着,还没打招呼,沈新宝就过来问:“是不是鸭湾村来的?”
沈建珍回过神来:“伯伯,我是沈大林的女儿,沈建珍。
她……”
张红英拦过话头:“伯伯好,我是窑上村的,叫张红英,跟沈建珍是小学同学。
一直听说沈伯伯热心助人,插队回城后,还不忘乡下百姓的情谊,经常给我们乡下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