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律法明明规定,五十九岁之前不能为尼,你这是犯法,你这是犯罪,你这是犯浑。
我不从你,才是为我好,也是为你好,你不知道吗?”
“飞飞,你可以带修行的,可以是居家修行的居士。
佛渡有缘人!
我净土宗的传世宝器净玉瓶从普陀山洞幽秘境飞出来后,秘境就此封闭了上千年,再也没有开启过,普陀山道场也再无人成佛。
我入观音庵半生,宝瓶一直没有动静。
当我携带宝瓶入世寻觅有缘人时,宝瓶内的杨柳枝对你产生了灵感反应,你就是慈航普度人。
将来必不拘泥于尘世,回归至明洞幽,净白无垢,执掌净玉宝瓶,开启普陀秘境,抵达彼岸世界,见证菩提善果。”
真如禅师锲而不舍地说道。
一番话听得慕容飞飞白眼直翻。
“师太,既然慕容姑娘不愿意随你入住佛门,你又何须如此执着呢?”
“任何事,有求就必有苦。
佛陀不是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执着于一念,则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就自在于心间。
执念太深,带来的是无止境的痛苦和不自在。
不仅会让自己不自在,还会对他人造成困扰。”
“佛不是教我们要学会随缘、应缘、了缘吗?不要强求攀缘,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强留也徒劳。
万事要随缘!
‘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不执着、不挂碍,才能究竟觉悟解脱。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暂时无缘的人,不要强求,万事因缘了,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上官孝天在旁边劝说道。
“宝器指示,甘露枝动,业力相应,菩萨垂怜,千年一遇,佛恩浩重,贫尼不能坐视不理。
而且尘世多险,不如庵中静修。
‘果’上可以随缘,但‘因’上不能不努力。
若贫尼不曾为佛门的兴旺努力过,一生佛心难安!
南无阿弥陀佛!”
真如禅师缓缓说道。
“若真是菩萨灵感,那必定是为了在世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那禅师的做法是否符合佛旨呢?我听说我们中原大乘佛教的两大追求,一是崇高的智慧;二是慈悲心。
师太心有挂碍,故有恐怖。
求人信佛是放不过他人,求己心安是放不下自己。
心里放不过自己,是埋没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湮灭慈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佛教追求解脱,师太的做法,不但自己没得到解脱,还深陷其中,也没让慕容姑娘得到解脱,还让她平添了烦恼,师太更是体会了‘求不得’之苦。
既没有解脱他人之苦,还失却了慈悲心的自己,令自己受苦。
是魔,是孽,是障,是为菩萨添堵!”
“师太本心是为慕容姑娘好,担心她在外面风雨加身,邪魔霸凌。
但万般皆苦,只可自渡。
众生皆具佛相,也具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