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扯远了,说回赵煦。
赵煦虽然文学素养不咋的,但一瞧“呐喊助威”
这词,也明白其中意思了。
“他要是不给朕整出甚么幺蛾子来,那朕就谢天谢地了。”
赵煦继续笑骂道。
“难道张大夫此次,做得不对”
彭元量也有点意外,他觉得张正这一次做得挺好啊
“言之过早啊,辽人,怕是不是那么好糊弄事的”
赵煦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
确实,这世界上没多少傻子,如果把别人当傻子,那他自己才是真的傻子了。
按照后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在一个数值范围内的。
啥意思就是大家都差不多一样聪明,不存在谁比谁强很多的那种。
哪怕是天才,也不过是在某些领域,有过人之处罢了。
要说真的比谁在为人处世等方面更强,也不见得,对吧
一样的道理,契丹人虽然被中原视为“夷蛮”
,“狄戎”
,但人家也是挺聪明的。
聪明人,不是说你读过几本,知晓利用规则就是聪明人了,而是人家也得出你的企图。
很简单,如果契丹人不聪明的话,岂能压制宋朝这么久还屡屡得逞
你瞧瞧,庆历增币一事,契丹人得逞了吧得逞了,还把“澶渊之盟”
的金额,提高了一倍。
啥概念呢“澶渊之盟”
是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也就是钱三十万贯、绢二十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
而庆历增币呢,则在“澶渊之盟”
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铜钱三十万贯、绢十万匹。
按理说,大宋出兵一次,花费都几百万贯了,区区六十万贯的钱银,绢三十万匹也就折价三十万贯,合计还超不过一百万贯钱,相对于出兵来说,实在是花钱买平安的最佳选择。
而辽国也是穷惯了的,拿了这么些个钱银,也觉得足够了,双方暂且罢兵言和。
但是,宋人虽然觉得这笔买卖划算,可他们到底是个要面子的人,庆历增币把“赠”
辽国钱绢,变成了“纳”
辽国钱绢,这是他们最不愿意到的。
为啥呢
“赠”
好理解,赠送,是大宋赐给你的,见你可怜;但“纳”
就不一样了,是大宋被迫进贡给辽国的,这就要了亲命了。
所以,这一次大宋上下,就想把这名头改回来。
给钱可以,说是进贡,那可不行。
反正现在你可以打我,我可以打你,万一惹恼我了,我就不给你钱了,你们还恶到哪里去然而,赵煦就怕文武百官来这一套,为了面子和辽国死磕,这不符合大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