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完规则后,主办人退场,由他人主持第一轮比赛。
一名引导员将每位设计师带到他们分配好的快锻造系统前。
这快锻造系统堪称工程学的奇迹,每台造价相当于一百个机甲工坊。
其卓越的功能只要设计复杂度不过一定标准,几乎能实现设备的即时制造。
虽然不足以批量生产当前世代的机甲,但对于打造两百年前的设计却是游刃有余。
“这些玩意儿就是利马尔学院的学生用来磨炼设计技能的宝贝。”
张志豪猜测道,卡内基集团设计这些快锻造系统并非只是为了简单的竞赛。
“我真是羡慕那些有机会在这里学习的人。”
对这些神奇系统驾轻就熟的设计者能从中获得大量实际操作机甲的经验。
尽管装配过程被极大地简化和加,但比起单纯使用模拟和投影,它提供的动手实践机会要丰富得多。
当所有人都来到指定的工作站,他们等待着开始的信号。
“三、二、一,开始!”
所有人迅启动快锻造系统。
来自利马尔学院的学生显然占了上风,他们利用对系统的熟悉立即开始构建框架结构。
精密的装配臂在最精准的反重力射器作用下,在半空中快生产合金材料。
看到这些系统以令人惊叹的度打造出框架,张志豪也急忙跟上节奏。
“没错,如果我想以最快的度完成一个框架,那我得选择制作一架轻型机甲。”
尽管他更倾向于设计一款多功能的中型机甲,但更大的质量和体积意味着需要更多工作才能让它运转起来。
而轻型机甲不仅减少了材料需求,其有限的装载能力意味着只需几个小型组件就能使其达到完全功能化状态。
由于张志豪希望自己的机甲在这一轮赛程前半段就有亮眼表现,他专注于提升机甲的峰值性能。
为了能在几小时后提交的其他机甲中保持竞争力,他的机甲需要尽可能高的性能,尤其在战场上有小型补给站的情况下,运行时间较短的机甲仍有机会补充弹药和能量。
经过短暂考虑,他选择了突击者系列机甲作为基础。
他快浏览预置组件清单,挑选出一串肢体部件和内部零件。
他特别注意腿部设计,借鉴自己“八角笼”
系列的经验,优先考虑敏捷性而不是最高度,不过这次没有做到那么极端的程度。
“在混战初期,机甲能够避开伤害更重要。
受到的损伤越少,它的生存时间就越长。”
一些机甲设计师则选择了相反的策略,他们建造了一架堆砌武器的粗犷重型机甲。
这种重型铁疙瘩依靠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威慑对手,即使缓慢地运输硬币也不易遭到攻击。
像张志豪构想中的那种轻型机甲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然而,重型机甲度与机动性的局限使它们在寻找硬币时困难重重,只能覆盖有限区域。
即便现硬币,任何敌对机甲都很容易在重型机甲抵达生成点之前抢先夺走硬币。
“在这种模式下,重型机甲简直是死胡同。”
张志豪总结道。
只有重型机甲专家才能让这种机甲具有可行性。
其他人如果不完全掌握这种机甲类型,只会冒着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