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后宫妃嫔一大堆,为什么只有太监和宫女伺候,别说是后妃,就是外面的人跟宫女勾搭上都是大事儿,皇家的血统、脸面要不要了,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朱由检现在不能说这个审计司不单纯是为内廷准备的,眼前这些宦官都说服不了,其他的事情更难办,于是解释道:“朕将二十四监的位置看了一遍,绝大多数都在内城之外,这些监、司、局并非全部由内官组成,有不少普通人承担采买,匠作之事,可以先把这些监督起来。”
高时明微微摇头,“万岁,还是不妥,内官时常出入宫禁,采办交接,就比如尚膳监、温堂司、司苑局等职司都在内廷,这些直接服务后宫,怎生查处?”
朱由检进一步阐述他的想法,“可以先监察宫外采办,至于宫内司礼监督察便是。
另外将来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采办,全权负责各监司局的采办事宜。”
他是想把后世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等方式直接搬运过来。
几名司礼监秉笔听得面面相觑,这样子搞若无一个有力的监察机构,只怕贪腐更甚。
眼见高时明还要再劝,朱由检面色微愠,“朕不是跟你们商量,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你们掌管司礼监,朕需要你们做好调节的事宜,而不是让你们推三阻四。”
面对内官,朱由检完全可以施展皇帝威严,强行通过,刚才之所以商量是不想所有人都抵触,但是看这样子,支持的一个都没有,估计就连一声不吭的王承恩也是不会赞同。
与其这样不如乾纲独断了。
();() 内廷也就这样子了,主要是外廷,别看外廷恨不得把手伸进内廷,可这种事刚一提出来,阻力也绝对不会小,内阁是绝不会放任这种权力交给皇帝的,有明一朝,文臣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皇帝当成摆设,政治、经济、军事完全由文官垄断,这样一个限制内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但是要选用举人、秀才,必须要通过内阁六部,否则根本想也别想。
于是朱由检在挥退司礼监诸人后,便把内阁的十一人团队全都叫来了乾清宫。
看着坐成一圈的内阁成员,朱由检无奈,要说这里面自己的人一个都没有,有些冤枉,但真实情况是就算有些靠近自己的人,也都是谗臣,最好这些人能支持自己。
朱由检把刚才的主张又跟这些阁臣说了一遍,问他们的意思。
最先回答的是黄立极,果然不出朱由检所料,是反对,“陛下,祖宗成法,内外分明,外臣不便过问内廷事,内廷不掺和朝堂事,前朝魏珰已经犯禁,现今又让外臣监督内廷,臣以为不妥。”
朱由检有了足够心里准备,“朕成立这个审计司,主要纠核采办、克扣等事,朕用内官,岂不知他们互相袒护,又增多了贪腐受贿,所以朕才用外面的人去监督,朕也明说了,这些人管辖之权,朕准备交给勋贵、宗室,审计司不受外廷节制,由朕亲自管理,将来朕有子嗣,亦可交由子嗣管理。”
众阁臣一听这个意思,这是将来太子潜邸,内阁绝对不能放手。
韩爌开口了,他虽然是东林,但首先他也是个士人,为本阶级谋福利一直是东林宗旨,“陛下,成立审计司纠核内廷,臣是赞成的,但这个职司应由朝廷管辖,臣的意思是,既然这官衙是由读书人组成,理应由礼部试选拔,可将其放在礼部该管。”
朱由检心说,就知道你们一定要争的,于是说道:“不然,这个职司主要是稽核不法,从能力上看首重对大明律的研习,其次是算数,再次是要懂商学,知道物价几何,与传统四书五经不同,朕准备另立一科,效仿唐代分科取士。”
众阁臣脑子没转过来,怎么说着审计司的事情,又变成分科取士了,这事绝对不行,商量都没得商量。
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全是反对,最激烈的就是钱龙锡,“陛下,唐时旧制未必适用于当下,本朝自太祖制定科举成法,沿用至今已经二百余年,岂能随意更改,如此行为,必然让天下士子无所适从,士子混乱则天下危矣。”
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在文人的脑子里就是这么想的,除了经史子集其他都是末流杂学,皇帝要追求这些学问,天下还不分崩离兮,必须立刻断了皇帝的念想。
朱由检说道:“那朕问你,户部吏员不懂算数,能算明白账吗?刑部吏员不懂律法,能审明白案子吗?钦天监不懂天文,能算出历法吗?术业有专攻,天下学问非只四书五经而已。”
李国普感觉今天这会开得有点乱了,“陛下,臣以为孔孟之学是天下学问根本,臣未闻有舍本逐末还能成事的,至于陛下所说杂学,与正学并无冲突,便如琴棋书画也是杂学,同时是雅事,懂律法、算数的举子何其多,没必要再开一科,可在春闱中多招收人才,由礼部分派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