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陶玉书轻抚他的手,“我就是……”
“我明白。
我们这代人,浪费了、也荒废了太多的时间,你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
手被握的更紧了,陶玉书侧脸望着他,“谢谢。”
“合法夫妻,谢什么?”
林朝阳打趣道,“我就是怕你累着,而且……”
他说着话低头凑到她的颈旁,“咱们俩也好久没……”
林朝阳的声音越说越低,陶玉书的脖颈的皮肤泛起粉红,“说一说就没正行。”
林朝阳哀叹一声,“倒插门女婿可真不好当啊!”
眼波流转之间笑意若有似无,她知道林朝阳又想耍无赖了。
“家里不方便,嫂子她们还在。”
陶玉书把客观条件摆出来,林朝阳就有点没办法了,他急的挠了挠头,“要不去外面招待所?”
“要死啊你!”
陶玉书打了个一下,坚决否决了这个提议,然后安抚了一下丈夫躁动的情绪。
为了避免林朝阳化身为狼,她主动岔开话题,“诶,你帮我看看我这篇评论写的怎么样?”
明知道这丫头在敷衍他,可林朝阳还是接过了她递过来的东西。
“……《伤痕》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方面,与多年来的文艺作品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因此被质疑、被批判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长期以来嗡嗡嗡给文艺界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文艺界乃至全社会。
按照伟人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的指导方向,小说《伤痕》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只是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故事举了一个出来……”
读了一遍陶玉书的评论文章,林朝阳调侃道:“我觉得你这个不像是文学批评,倒像是推荐语。”
“这小说确实是好嘛,写出了过去那些年嗡嗡嗡对于中国人的伤害。”
“如果从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不过你是中文系的学生,还是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探讨。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这篇小说的水平并不高,它的成功并不是来源于小说本身,而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共情。”
陶玉书听着林朝阳的话来了兴趣,“你再说细点。”
陶玉书一向认为丈夫是个腹藏锦绣的人,她在农村插队几年,一开始两人的交集并不多,后来通过一起劳动才慢慢熟悉。
又因为一场英雄救美,让二人走到了一起。
很多人都以为她是知恩图报,可实际上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除了救命之恩,她和林朝阳走到一起更大的原因是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文学。
在小杨屯那样的环境里,能有林朝阳这样一个知己,可以说林朝阳在那段时间里照亮了她灰暗的插队生活。
林朝阳不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她能与之进行灵魂交流的伴侣。
在陶玉书的催促下,林朝阳正在考虑措词,想着如何在媳妇面前显摆一把。
没成想,这个时候房间门突然被人推开。
“姐!”
陶玉墨探头进来,刚叫了一声,眼神却定在了陶玉书身上,充满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