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阳光洒满雁门关的每一寸土地,驱逐寒冷,驱散困厄,带来生机。
街巷间,市民们纷纷涌出,共同经历过的艰难让他们紧密相连,即使在困境中,人心也未曾生出恶念。
毕竟,谁又愿意陷入饥饿呢?雁门关,已是汉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
"
听说了吗?城主要开仓放粮了!"
人们奔走相告,那些曾经饥肠辘辘的人们泪流满面,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人群之中,一群骨瘦如柴的学子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们听到消息,非但没有欢欣,反而坚定地反驳:"
士可杀不可辱,岂能接受嗟来之食!
"
旁人摇头,认为他们过于理想化,然而在边疆,书生的价值往往被质疑。
守卫者们以弱小身躯承担起守护家园的责任,而学者的知识在生死面前又有何用?
"
在生死存亡之际,坚守原则是愚蠢的,"
一位年长且受人尊敬的老人冷声道,他敲打着年轻学子的膝盖,"
你知道这些粮食从何而来吗?"
"
是从京城运来的富余粮食吧?"
学子疑惑地问,却引来老人一顿痛斥,揭示了真相的残酷。
学子们仍抱有不服的神情。
在众人注目下,长者逐一剖析:“他是雁门关的守护神!
是贾逸!
他从异族手中夺得的救命粮。”
“他不顾生死,夺取了粮草,却未立即分给军需,而是先救济我们这些无助的民众,这反而成了你的施舍。”
“你还有没有良知。”
“你是否想让将士们心寒,质疑他们守护的是什么。”
阳光洒落,照亮了争论的场面。
学子们的高傲逐渐消退,经过深思熟虑,他们缓缓步入领取粮食的行列。
公正而言,贾逸的行为无愧英雄之名,无论是粗犷之人还是文弱书生,都应给予他应有的敬意。
在放粮食的队伍中,王武满腔怒火,尽管被迫站出来维持秩序,但看到百姓们真心的笑容和谦卑的感激,他的内心并未有所触动,反而更加坚定了对贾逸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