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出什么来。
恐怕一张嘴就是:“你爸妈还是爱你的。”
这样的话不如不呢。
有困难从来都不敢跟父母,他们帮不上忙,只会睡不着觉,甚至讽刺质疑。
而这大概与家庭条件并没有太大关系,被爱富养真的很幸福。
方明杰自然不差钱,他的困难又不是生活费,可他的精神上呢,不困难吗?
他的精神现在就像是个流浪者,家庭带给他更多的是负担与沮丧。
他很羡慕郑漪,同样是班级里的阳光型选手。
郑漪身上的温暖与从容是很明显的,看不出刻意,因为她真的被爱滋养,这也是绝大多数人被她吸引的原因,家庭给她的成长养分都清晰地在她身上显现了,她的父母在陪伴她成长这件事上有很多值得夸奖的细节,她的那些品格绝对与之有关。
她所有温柔且坚定的力量都透露着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所拥有的精神滋养。
成长是无法倒湍一趟车,但是这种被爱的力量可以传递的,就是一份滋养,即使它来得迟了,即使它不是来自父母,但我们依旧可以见识和尝试做一个被爱的孩子!
她的父母意识到与孩子实现共情的重要,渴望对孩子实现一些共情。
即使郑漪将来去买烤红薯,许璟都能坦然接受的那种。
但很多家长确实无法理解。
这正是普遍的教育观念落后所导致的,时代都正处在家庭教育思维的黑暗时代:意识不到孩子成长环境的时代复杂性,导致误认为完全可以不学习了解相应知识去应对愈发艰难的教育问题。
最终,当障碍重重,把问题归结为孩子的问题,这代孩子变了。
但无法共情,解决问题的结局并没有出现。
无法理解的人通常意识不到在家庭和情感中,情与理的关系。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教育都本质是情感,而后才有理。
他们误认为理就是正确的,是真理,是教育。
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在渴望爱人理解自己,哄自己,安慰自己时,竟也如此不理性的像一个孩子,渴望对方共情,渴望对方认同。
他们所有的家务,所有长期在外工作,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都需要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同。
当爱人孩子出,这是你的责任,你只需要做好你的事,别的你别管,他们爆发的所有愤怒,所有不被理解共情的感受跟孩子一毛一样。
当他们意识不到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他们在渴求跟孩子一样的内涵时。
他们自然会认同红衣少妇的逻辑。
于是告诉孩子,你不需要共情,你只需要理性。
但最终换来的是情感的障碍,虽然我们平时一直嘴上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是等到真教育孩子的时候,指着环卫工:不好好读书,你以后只能扫大街
就这虚伪的职业观教育,能教育出没有职业歧视的孩子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