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歌先不去运功,而是悄悄朝二师兄看了一眼,果然见云凝板着脸,神色大为不快。
其实用不着看师兄的脸色,他心中也早已是万分自责。
因为他明白,第三重的修炼已经因为自己而耽搁得太久了。
();() 云歌曾听师兄们说过,这灵犀六识乃是本门的至高心法,一共有十重境界,每一重的修炼不仅艰难无比,更伴随着异常的凶险。
这门咒术最早被记录在《归藏笈》中,可是书上所载却只有总纲的只言片语,对灵赋驭引之法、修习施用之机等关键细节一概语焉不详。
不只是灵犀六识,事实上《归藏笈》中所记载的心法、咒诀大多数都残缺不全,有的甚至连字迹都难以辨认。
可就是这样一本残卷,却成了本门的绝密要典,保管在历代护教长老的手里,连掌门都不能随意翻阅。
道恒、道纪、道衍三位长老深知这《归藏笈》非同小可,乃是不归山立派之根本,其内容越是隐晦莫测,就越是蕴藏着无穷奥秘。
因此三人发下宏愿,不将此笈参透,誓不下无极崖。
可是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三人每日在崖顶的古松之下对坐悟道,其各自的修为虽然早已超凡入圣,但却始终未能参破书里的玄机。
不过数十年的苦修终究也非唐捐,书中所录虽处处似是而非,但依旧有蛛丝马迹可循。
想那三位长老是何等深湛修为,况乎又合三人之力终日研精覃思,终究将秘笈之中的许多上乘咒术加以补全。
而这其中,灵犀六识便是最难的一门。
这门咒术之玄妙并不在其威力如何大,而全在于“灵犀”
二字。
既谈“灵犀”
,便可推知,一人独练是不成的,须得两人或多人同修方得其精奥。
三老苦心孤诣十年之久,终于勘破个中机枢,将咒诀心法补全记录。
又花了十余年时间,一面勤修不辍,一面将过程中所历各种险象关隘并其应对之道逐一备述,增删千次,改校万般,终才令此绝学复见天日。
三老深知修习此道殊为不易,若是一股脑传与弟子,便是云宸三师兄弟的天资再高也难领悟。
因此只得将全部心法划分成十重境界,徐徐传教。
这灵犀六识上手并不很难,以云宸、云凝、云歌三人目前的修为,加之三老从旁协佐点拨,不消数日便突破了第一重天。
而第一重天一破,三人顿觉灵台澄明,周身感观敏锐无比。
三老告诉他们,修习此道的要旨,在于修通六识中的“意识”
。
修炼之初,各人之眼、耳、鼻、舌、身,五感俱开,遍体灵明,外界周遭一切细微之物,察无所遗;再有进境时,同修数人内息一致,心意相谐,太虚天外,意驰神往,略无迟滞;而练到大成以后,同修数人便臻至心意相通之境:一人眼观,则三人俱得见,一人耳听,则三人俱得闻,一人起心,则三人俱动念。
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
对敌之时,三人由同一“意识”
驾驭驱策,彼此呼应,就好像一个人长了三头六臂,其威力自是无与伦比。
可也正因如此,修炼的过程才极为艰难,每一重心法只有三人同时冲破关隘方才功成,这其中但凡有一人出了差错,其余两人便是进步神速也是枉然。
如今,这第三重心法已经练了一个多月,云宸和云凝早已练成,可不知为何,云歌却始终无法突破。
每每练到紧要关头,他便觉得气海之中总有一股内息滞涩不畅。
今日练功时,这种感觉又一次出现,可他实在不想再拖两位师兄的后腿,于是试图强行冲关。
然而这门咒术以“意”
行止,最忌讳思绪扰乱、杂念丛生,于是一个小小的念头瞬间变成了心魔,也幸亏云宸和云凝出手及时相救,否则云歌的本心堕如迷河,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