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城、杭城,流行的都是南菜,徐庆堂如果开在杭城,肯定也会生意兴隆。
一条街逛到头,清溪脚底有点酸,对徐庆堂的前景却充满了信心,剩下的,就她何时能学会所有菜式来撑起酒楼了。
“小姐,咱们原路回去,还是换条路”
此时已近黄昏,御桥街越来越热闹了,不少酒楼前客人都得排队等着,小兰担心人来人往挤到清溪,更倾向换条路走。
清溪却要原路返回,刚刚她研究了杭城时兴的菜式,这次,她想有没有商铺出租,当然,这条街如此繁华,清溪没有抱太大希望,碰碰运气罢了。
“小姐你”
重回御桥街中间地段,小兰突然抓住清溪胳膊,兴奋地指着左手边叫道。
清溪扭头,到一家老面馆,牌匾上“一碗仙”
三个字仿佛被烟薰过,黑漆漆的。
面馆左侧是家新潮的西餐厅,电灯明亮,右侧是栋两层的大酒楼,廊檐下挂着一溜大红灯笼,左右夹击,越发显得中间的面馆陈旧不起眼。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逛过一条街的清溪,对这家面馆并无印象。
面馆两扇木门,一开一关,关着的那扇贴了一张招租告示,价格面议。
清溪重新打量一番面馆,脑海里豁然开朗。
父亲横死,清溪真的下决心要重振徐庆堂的,但她一来没钱买酒楼雇伙计,二来她也没有学会徐家的祖传手艺,那天顾世钦问她的具体计划,清溪无言以对,来杭城路上,她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规划。
但这家面馆,给了清溪启发。
为何不从最简单的开始
徐家菜谱包罗万象,各种面食也在其中,她就先开家“徐庆堂”
面馆,一边攒钱一边练习厨艺一边积累做掌柜的经验,等一切准备充足,便可以将面馆改成酒楼了,相信那时,“徐庆堂”
三字在杭城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哎,杨老又开张了”
就在清溪站在面馆门前、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时,路边有人惊喜地跑了过来,古怪地清溪,然后推门进去了。
清溪回神,担心铺子被人抢先租走,连忙也跟了进去。
先进的男人熟稔地同厨房里的老者打招呼“杨老腰可大好了”
“好什么啊,一动就疼,今天实在手痒痒,背着老婆子溜出来的,说吧,想吃啥,趁老婆子还没找过来,我能做几碗是几碗。”
杨老收拾完里面,探头往外望,瞧见清溪主仆,老人家眯眼笑了“新客啊,算你们运气好,能尝到我老杨金盆洗手前的最后几碗面了,怎么样,想好吃什么面了吗”
说话的功夫,又有两个客人兴高采烈地进了门,都先慰问杨老的身体。
杨老招呼完老主顾,继续笑眯眯地等清溪点面。
老人浑身洋溢着能够进厨房做面的喜悦,此情此景,清溪不忍谈生意,飞快过墙上挂着的菜单,为她与小兰点了两碗三鲜面。
杨老精神十足地吆喝声“好嘞”
,脑袋一缩,退回厨房开始忙活。
二女挑了一张靠近厨房的桌子,从清溪的角度,能见杨老揉面切面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