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现在已经在准备着了。
要是姐你需要,下次我去省城带几个样盒过去,让工会的同事们挑选挑选”
沈卫民反应迅速。
笑话,这可是订单,工厂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订单,作为负责任他当然重视。
“行,这样最好了。”
张桂花满意的点头,“你们这边还是只准备高品礼盒预算稍低些的能行吗”
中秋节的时候,她定了几百盒,最担心的就是沈卫民这边出不来货。
主要根据沈卫民当时的描述她一直以为这只是个小作坊,但是上次她们去沈家沟的时候可瞧见了,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了工厂规模。
虽然也只有一个院子,但原料什么的品质都很好。
临走时,婶子给她们包的糕点,和之前礼盒里的糕点味道简直一模一样,用料足足的,可见农家人淳朴,一点都不偷工减料。
中秋节礼盒,齐厂长带着它们在各工厂晃了一圈儿,就这一圈,就为他们省机械厂打出了名头。
那之后,张桂花去开会,经常被几家工作人员围着,打听“为民铺子”
是哪家食品厂
也有想单独买来尝尝,或者给家里老人小孩儿吃的亦不在少数。
不过,卫民他们就是家小作坊,家又在县城下边的农村,总不能让他每次上班都兜着一包点心到省城销售去吧,不想要工作了怎么的
不过如果是订礼盒的话,就没问题,一次性运到省城完事。
这不快过年了吗她提前先预定上。
“姐,如果你说的是几万盒的话,我承担不来。
就算让我们全村都来帮忙,也不能成。
工厂规模太小了。”
沈卫民实话实说。
虽说没有把到手的生意往外推的道理,但是也得有自知之明,和省机械厂的生意不仅仅是生意,还牵扯到他和张桂花的情谊。
生意重要,情谊也重要。
另外,一次性规模太大,太扎眼。
就比如他在纸厂订两百个礼盒,也就是两捆的事,无伤大雅,也没人在意。
但他要是在纸厂定上万个礼盒,那可是大客户,一下子就会受到瞩目。
他们现在根基未稳,不能太过张扬。
张桂花就是欣赏沈卫民这一点,能成就是能成,不能成就是不能成。
“成,我知道了。
具体定多少,等你下次来省城,我们具体谈。
还有附近几个工厂跟我打听礼盒,我帮着推荐推荐,应该不妨事吧”
“那就谢谢姐了,我求之不得的事呢。”
几万份不能行,几千份还是可以的。
“行,你们好好备货。”
张桂花笑着说道,“你们产品质量过硬,又办了牌照,就先上你们当地的供销社的推销,再不济让你们公社领导给帮帮忙,总不能只单靠节日订单,细水长流,才渊远流长。”
这是张桂花的肺腑之言,并且只有如此根基才能稳固。
“姐,你说的是,我会斟酌着进行的。”
沈卫民真心道谢,端这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就知道张桂花是真心为他着想的。
沈卫民一直把张桂花送到巷口,她走远,才往回走。
回到家却发现家里多了俩人,夏扬州和杨文也正坐在堂屋的桌子上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