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深入接触过,以后的话就好说了。
“是啊。
是有接触过。”
苏妈妈无限感慨地回忆道,“有一个聋哑小扒手让我现在都印象深刻。
才九岁,在火车站划包时被抓的。
审讯他的时候局里的同事都愁坏了。
这孩子他不会写字,也不会手语。
我们也不知道他家在哪里。
最后询问了一圈,才在一个火车站售票员那里得到点有效信息。
她说这个男孩就是本地人。
本来是挺好一个孩子,后来因为医疗事故聋哑。
爸妈为他穷尽家财不见好转,最后他妈受不住,自己跟人跑了。
他们爷俩靠给人在火车站搬运行李维持生计。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爸也丢下他走了,临走留给他二百块钱,告诉他说是去南方打工,等挣够钱就回来。”
“结果他一去没复返?”
苏仝注意力开始不由自主地被故事吸引,思路也渐渐偏转。
闭上眼睛,她设想中温涵小时候的样子就浮现在了她脑海——幸好,他的家境够富裕。
幸好,他不是这故事里的小主人公。
幸好,他没有因为身残而德残。
“对。
他爸爸从那以后就一去不复返。
留下他在火车站附近固执等他回来。
饿了,就去乞讨。
讨不到,钱又花完,就只能去偷了。”
苏妈妈深叹一声,“你说这事能全怪那孩子吗?”
“当然不能!
聋哑又不是他的错!
他会落成那样原因还是他那对不负责任的爹妈!”
苏仝不知联想到什么,口气忽然激动起来,忿然道,“凭什么生了他又不好好爱他?凭什么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面对世界?”
苏妈妈诧异地瞅了她一眼,完全没搞懂女儿为什么一下子就情绪激动了。
只能拍着她手,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宽慰她:“仝仝,你这会儿还年轻。
还不知道这里头的事。
等你将来结婚了,有了自己的骨肉你就知道一个聋哑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不幸。
相比治病所需的经济负累,让这样的家庭更难以承受的是世俗的负累。
像怜悯、歧视、疏离、好奇,会有很多类似这样不正常的眼光随时随地跟着他们。
让他们喘不过气,最后选择自私逃避。”
“那是他们懦弱!”
苏仝抿着嘴,咬牙切齿,好像完全完了前一阵子,她也曾有这么一番挣扎过。
苏妈妈瞟了她一眼:“你今儿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这么有正义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