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不好说的太过于直接,但大家都懂得呀
刘侾也懂“探花郎啊,探花郎就是长得最好的进士,咋滴我还不够好吗我告诉你,就因为我长得好,我家老祖宗才会打小就把我捧在手心里疼着宠着,我爹娘才没有因为我老闯祸而打死我,还有三公主你懂个球哼”
“那你的意思是”
“该嘚瑟的时候就该要嘚瑟,那万一以后没那个机会了呢”
刘侾诚恳的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窝头只能闭上嘴,随后很努力的想让刘侾尽快失去嘚瑟的机会。
他向上峰提议编。
翰林院的日常就是编撰各种籍,但窝头提的建议却不是往昔的那些籍,而是全新篇章的。
简而言之,就是三年科举五年模拟。
窝头以自身的求学经历为依据,努力让那些出身良好的翰林官明白,寻常百姓家要供一个读人有多困难,而在缺少科举资料的情况下,念学习考学都成了一项艰难的事情。
他的话引起了同在翰林院的其他几位出身贫寒翰林院的共鸣。
其实,哪怕是号称出身贫寒的,实际上起码也是普通的小康之家。
道理很简单,真正穷的哪里有钱买文房四宝,出钱给先生付束脩
不可能的。
赤贫之家,满脑子想的都是下一顿在哪里,填饱肚子才是顶顶要紧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衣食住行拿个不比读来得重要
只有当脱离了那个贫寒的环境,吃喝不愁并且家有余粮手头有钱时,才会意识到可以送孩子去学点儿什么。
哪怕真到了这个时候,都不一定是供养读考科举,很多人送孩子上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认一些字然后送到镇上、县里去当账房先生。
科举当官
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
在这些年来,窝头经历的事情越多、见过的世面越大,他就愈发的庆幸自个儿摊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奶。
有些事情,哪怕杨冬燕和永平王府刻意隐瞒或者含糊带过,但兴许能糊弄得了大牛、二牛他们,却没办法彻底的欺骗过窝头。
永平王府杨老太君的逝世年月日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而算一下时间,杨老太君没了的时候,窝头都已经快三岁了。
那么,请问杨老太君是如何在过世之后突然就成为了窝头他奶的
到底是记载的时间有误,还是含糊带过的那个一魂双魄的说法亦或是
借尸还魂。
以前在求学时,窝头是只科举用的。
因为他认为家里人供他念不容易,哪里还有闲工夫去乱七八糟的闲可等到后来,他考上了进士也当上了官,且御学跟旁的地方不同,有着大把的时间这种籍,自然也会接触到一些奇闻异事。
而借尸还魂的传说,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
猜到这个真相时,窝头是沉默的。
说真的,他如今已经完全不记得三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了,甚至别说三岁了,再往后两年都不太记得了。
最早的记忆,应该是某天他跑出去玩,回家时多了一只小猪妹,那只猪妹能哭能喝能睡,长得胖嘟嘟的。
他奶原本只牵着他的手在村里闲逛,从猪妹来了后,他奶几乎是不离手的抱着。
再后面的记忆,就是他去邻村上学了。
记忆是种很复杂的东西,窝头甚至能清楚的记得,当初邻村吕先生教的第一个字是什么,第一篇文章是什么,第一次考试
但他真的不记得,他奶有什么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