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匈奴右贤王率兵撤走,汉文帝这才下令军队停止进军,并命令灌婴率兵驻防边塞,防止匈奴杀个回马枪,而他自己则东渡黄河,巡视太原国,并下诏命代王刘武和原代国官员前往太原郡觐见。
在晋阳太原王的王宫中,刘恒即位以来、东牟侯刘兴居作为齐王刘襄的弟弟,皆有意拥立兄长刘襄为帝,因此决心留在长安作为刘襄的内应。
后来,陈平、周勃等人为避免国家陷入内乱,决定于长安发动政变,为了拉拢刘章和刘兴居,他们承诺在诛除诸吕后,将拥立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也正是由于这一承诺,刘章和刘兴居不仅配合周勃等人诛灭了吕氏众人,而且在大臣们决定拥立代王刘恒后,刘章还主动说服兄长刘襄退兵,而刘兴居因为诛灭诸吕时功劳较小,为了达成封王的目的,在刘恒入京以后,又主动请缨随夏侯婴将少帝刘弘驱离未央宫。
然而,代王刘恒即位之后,因为听说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曾意图拥立齐王刘襄为帝,因此对两人心存芥蒂,虽然鉴于在诛灭诸吕中的功劳,也通过赏赐钱财和加封食邑,对刘章和刘兴居予以了奖赏,但却并未按照约定分封两人为王。
直到汉二年(前178年)三月,大臣们请立刘恒诸子为王,汉文帝这才割齐国的城阳和济北两郡,封刘章为城阳王,封刘兴居为济北王。
要知道,赵国乃是统辖数郡的大诸侯国,梁国虽只有一郡之地,却也是位于中原的富庶之地,而城阳国和济北国不仅只拥有一郡之地,而且还是从齐国封地上分割而来,等于变相削弱了齐国的实力。
在平定诸吕事件中,在诸多刘姓宗室之中,本就以齐王刘襄、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功劳最大,结果他们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赏赐,反而遭到了刘恒的猜忌和防范,这自然引起了刘襄、刘章和刘兴居兄弟几人的不满,皆认为刘恒这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举。
汉文帝即位以来,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对刘姓诸侯王进行拉拢,使刘姓诸侯王对权势滔天的彻侯予以牵制,但汉文帝对于诸侯王也并非没有防范之心,而在诸侯王之中,汉文帝最为忌惮的便是富庶且实力强劲,又颇有野心的齐国一脉。
也正因如此,刘恒在即位初期短暂恢复吕后时期齐国割让的土地后,随着皇位的稳固,仅仅一年多以后,便以奖赏刘章和刘兴居为由,再度对齐国进行了分割,极力削弱齐国的实力。
更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汉文帝刘恒即位不到一年,将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复归于齐国后数月的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八月,年纪轻轻的齐王刘襄便去世了。
而在“诸吕之乱”
中功勋卓着的城阳王刘章,也在被册立为城阳王仅仅一年后,便于汉三年(前177年)四月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
齐王刘襄和城阳王刘章去世时不仅年纪轻轻,更为要命的是,他们的死因也是扑朔迷离,这引起了外界的百般猜测,再加上汉文帝即位以来为巩固皇位对功勋老臣的打压,以至于不少人都在私下议论,认为两人的死与汉文帝刘恒脱不了干系。
对于济北王刘兴居来说,自己本来就受到汉文帝的百般猜忌,而两位兄长的先后离世,更是让他陷入了极大的恐惧。
汉文帝虽然早年就封代地,但从他即位以来的手段来看,显然也是颇有政治手腕,面对功臣宿将和强势诸侯,他先是在陈平去世后,数次打压功勋领袖周勃,最终使其免职归国,又借助淮南王刘长刺杀辟阳侯审食其之事,震慑一众功勋宿将和外戚,从而成功消除了功勋老臣和彻侯们对于皇权的威胁。
同时,在楚王刘交和燕王刘泽先后去世以后,汉文帝又通过打压齐王一脉,拆封强国赵国的方式,极大削弱了诸侯王对朝廷的威胁。
从即位至今,不过短短三年时间,汉文帝却通过各种权谋手段,迅速稳定了皇位,巩固了皇权,此时汉文帝的皇位,已经无人能够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