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母亲讲述完事情经过后,梁王刘武又将自己的疑虑告知了母亲,希望母亲能够为自己解惑。
窦太后听罢,却也是眉头紧锁,一时间也搞不清楚刘启说的到底是真心话,还是酒后失言,至于刘启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更无从猜测了。
良久之后,窦太后还是没有理出个头绪,便开口劝慰道,“不论刘启是怎么想的,你只要好好做,作为兄长,他总是不会亏待你的。”
刘武一听,这不是等于没说吗,连忙道,“可是……”
窦太后抬手制止了刘武,继续说道,“关于此事,我日后会找个机会帮你问问,如果你兄长他真有那个心思,我一定会帮你争取的。”
刘武心中仍有些不甘,但思来想去,似乎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于是便也不再多言,又陪着母亲说了会话,这才告辞离去。
刘武离去之后,窦太后又命人连夜将窦婴召入宫中。
窦婴入宫之后,窦太后先是询问了窦婴对于“兄终弟及”
的看法,在得知窦婴仍然坚决主张“父子相继”
后,窦太后大怒,将窦婴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窦婴本就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如今又见自己卷入了储君之争,在遭受了一通训斥后,干脆以生病为借口辞去了官职。
窦太后得知后更是大怒,命人将窦婴从进出宫门的名籍上划去,即便是节日也不允许他再进宫朝见,姑侄两人终因此事反目成仇。
虽然自始至终,梁王刘武都没有得到汉景帝的正式承诺,但他内心深处还是存了一丝幻想,认为只要自己的表现足够优异,再加上母亲的维护,自己未必便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
汉景帝刘启内心的真实想法,已经没人能够知晓,但此事之后,梁王刘武彻底倒向朝廷,却是毋庸置疑的。
经过一年多的布局,汉景帝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削藩前的各种准备。
此前,汉景帝先后封六个儿子为诸侯王,即河间王刘德、临江王刘阏、淮阳王刘馀、汝南王刘非、广川王刘彭祖和长沙王刘发,虽然这些诸侯王获封的时间尚短,但也足以对其他诸侯王形成一定牵制。
如今又有梁王刘武堵在诸侯入关的必经路线上,即便是诸侯发动叛乱,有梁王刘武抵抗在第一线,即使无法击退叛军,也足以为朝廷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从而调集兵力平叛。
此外,根据前期的调查,朝廷对于各诸侯国的实力和对朝廷的态度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吴王刘濞等少数诸侯王外,大部分诸侯国的局势都比较稳定,对朝廷也没有太大的敌意,即便朝廷大力削藩,真正起兵造反的诸侯王应该也不会太多,而凭借朝廷掌握的军队,汉景帝认为足以应对吴王刘濞等人的叛乱。
因此,在梁王刘武离京归国之后,汉景帝立即将晁错召入宫中,君臣二人先是分析了一番朝廷与诸侯王的力量对比,直到确认汉景帝的部署不存在漏洞之后,这才商议起了削藩的具体步骤。
晁错认为削藩就应该不畏艰险,敢于迎难直上,因此建议从吴王刘濞下手,只要先解决了实力最强,对朝廷敌意最深的一个,之后的削藩便会轻松很多。
汉景帝则认为,朝廷即便是削藩,也必须要有合适的借口,否则必会贻人口实,给诸侯王叛乱留下借口。
吴王刘濞虽然对朝廷敌意颇深,但朝廷却并没有他触犯王法的证据,因此认为应该从那些有明确罪证的诸侯王下手。
就在汉景帝和晁错在讨论削藩顺序之时,楚王刘戊于同年冬入京来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