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南氏学写字的几张破纸看了一看,上面“仁爱”
两个字越看越刺眼,桓嶷心道:我一定要杜、赵两家血债血偿!
“好孩子”
接到父亲一起吃饭的命令,稍作收拾便去了两仪殿。
皇帝的饮食里也多添了一道真人试毒的程序,看得三位大臣眼皮直跳。
桓琚笑问儿子:“听说你那里今天也来了客人?”
桓嶷道:“是,外婆和三姨来看我,又念叨了一回。”
【也对,德妃死得委实太冤。
也是人之常情。
】萧司空等心里点头。
桓琚道:“让她们不要着急。”
说着,指了指萧司空等三人,萧、纪、黄感受到了一股几十年的压力。
桓嶷短促地笑了一声:“阿爹,儿子可不敢催逼大臣。
她们今天过来就叫我别说话,叫她们知道了,又得再念叨我。”
桓琚感兴趣地问:“怎么讲?”
桓嶷道:“外婆只是说,过来就是为了说一声,不催你的。
三姨……唉……”
桓嶷指着自己的脑门,“给儿贴了一个封条——国家大事,不要冲动。”
桓琚笑着摇头。
桓嶷道:“我知道,还有下半句,不过她性子急,没写完。
一定是,记仇有我。”
桓琚笑得拍案:“你居然促狭了起来。”
桓嶷正色道:“不是促狭。
阿爹可还记得,当初三姨说过,恨是恨的,阿姨生前清清白白,死后也要不沾人命?如今也是一样的道理。
儿是凡人,自有喜怒,但不该因此而妨害国事。
如今阿姐告杜氏也是如此。”
【太子长成了!
】三位大臣虽各有想法,在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同时也都知道至尊父子的意思,什么公主的面、德妃的私仇,都不能摆到台面上来!
杜、赵两家的案子,得判得光明正大。
就像萧司空说的“千载史笔”
,那得有个说法。
三位大臣齐齐避席:“臣等一定禀公而办。”
桓琚感慨道:“三位都是朝廷柱石啊!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办妥的。
快坐吧,用个膳就不要这样起起伏伏的了,吃得不舒服。”
三人又谢了一回座,才回来坐着吃饭。
到一餐饭吃完,桓琚即下令袁樵也加入了崔颖的队伍,同时又点了几个年轻的子弟也放去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