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浩州工坊的规模日益扩大,水泥路加马车的运输方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矿石运输需求。
每天从花山等几个矿区开采出的矿石堆积如山,却因为运输困难而无法及时送达工坊,导致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大昭国的大名城中,宫墙内的沉重大门外,内侍缓步走来,手捧一叠奏章。
大王李德在宫内早已等候多时,正对着一桌子奏章沉思,忽而接过内侍递来的新奏章,细细翻阅,不一会儿,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
“浩州的矿石无法运输出矿区,这可是一大隐患。”
李德自语道,眉宇间的忧虑显而易见。
奏章中详细描述了浩州工坊的现状,尽管开采出了大量矿石,却因为运输难题而导致积压,影响了整个生产链。
李德心中盘算片刻,决定立刻召见小国公云晓天。
于是他挥了挥手,身旁的内侍立刻领命而去。
云晓天不多时便赶到了王宫。
身着便服的他,神情淡定,目光如炬,显得从容不迫。
尽管是小国公,云晓天素来以聪慧和远见着称,朝臣间早已口口相传,对他评价极高。
“爱卿,关于浩州矿石运输一事,你可有良策?”
李德开门见山,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陛下,”
云晓天拱手行礼,脸上露出一抹淡笑,“此事确实难办,不过并非没有解决之道。”
“哦?”
李德略显惊讶,“说来听听。”
“陛下,臣以为,可以通过修建铁路来解决矿石运输难题。”
云晓天故作神秘地卖了个关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铁路?”
李德微微皱眉,显然对这个词不甚熟悉。
他虽有广泛涉猎,但铁路一事,他却未曾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