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界怎样纷纷扰扰,文朔在南京开始履行自己的的内官监太监的职责。
大报恩寺的修建、远航船只的建造每一样都要他的过问和主持,虽然说工部的人全权负责这些事情细节上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他是皇上派来的所以大小事务都是需要他来拍板做决定,俨然成了皇上的钦差大臣一般。
首先说这些工程的开展都需要人手吧?可是人从哪里来呢?要什么样的人?要多少?这些人来了以后的吃穿住用行全部需要考虑。
还有寺院的选址,龙江船厂的改造。
建寺院需要材料吧?造船要木头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考虑到,都要事先准备好。
当然人手可以从全国征调民夫,可是这些人并不一定能够承担起那些需要熟练的技工所能承担的事情。
所以相对来说征召那些渔民和水手就成了当务之急,由于整个的工程都是又工部在具体的操作,所以文朔也就当仁不让的开始做统领全局的协调工作。
这一天,文朔领着几个相熟南京的人在各处查看,想要找到一处可以兴建寺庙的地方。
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南京城在这个时候不能说是寸土寸金吧,也已经建设的相当的繁华了。
想要在京城里面见这样的一座大寺院有点不现实,所以文朔看了几个地方都是感觉很不理想。
堪堪到了晌午,文朔转头问身后的随从:
“现在咱这是到哪儿了?”
“回马公公,这是京城的南门。
咱们现在这是在南门大街,再往前走就是聚宝门了,就出南京城了。”
文朔在脑子里仔细的想着自己在后世了解的关于大报恩寺的细节,好像是在秦淮河畔的样子啊。
于是就转头问道:
“出了聚宝门是不是秦淮河了?我记得在南门外有好几处寺院呢。”
“是是是,马公公的记性真好。
出了这聚宝门沿着米行大街一直到聚宝山这一条路上寺庙还真不少呢。”
一个小个子回答着。
“走,去那里看看。”
说完文朔径自就往聚宝门走去了。
话说这南京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有相当地位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尤其是在当中原被异族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那经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都建议以健康为过渡匡扶中原,但是宋高宗没有那个心思,但是还是把金陵为行都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
即便是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首都也是打着驱除异族统治的旗号。
所以南京一直以来就是被视为汉民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游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尤其是在战乱时期,南京城就更加成为了高官显贵、达官贵人的首选。
所以在唐朝人杜牧就作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