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
很多词典里都收录了这个词。
《中国民间方言词典》(南海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是这样解释的:流势,也作“流澌”
。
屈原《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原用于形容水流迅速。
今作马上、立刻、飞快。
如“他饭也不呷,撂下筷子流势就走了。”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是这样解释的:流些=流时,副词,连忙:“听到咯个消息,他流些跑来了。”
有些南方小说家也各行其是地使用过这个词,如周立波在《山乡巨变》等作品中经常用到“流水”
,比如:“天下雨了,他流水喊人到场上去收谷。”
除了“流澌”
已被古人注解为解冻冰块,应暂时排除不论以外,“流势”
,“流些”
,“流时”
,“流水”
,“流逝”
,它们稍有差异,但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即“马上”
。
这些词也应该产生于多水的南国,正如“马上”
只可能产生于多马的北国,大概是没有疑问的。
流逝,表现了南国人对时间最早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他们发现无论是潺潺小溪,还是浩荡大河,都一去不复返,流逝之际青年变成了老翁而绿草转眼就枯黄,很自然有惜阴的紧迫感。
流逝也许是缓慢的,但无论如何缓慢,对流逝的恐惧使人们必须用“流逝”
这个词来时时警戒后人,必须急匆匆地行动,给这个词灌注一种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