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5日,王启年按照事先约定到bj电视台用一万块钱,租了一台16mm的摄像机半年使用权。
这比市场价,至少便宜了一半!
不过,这也仅是租摄像机,胶片之类的耗材,还得自己掏钱去买。
即使的才入行的新导演们常用的16mm的胶片,一盒售价也高达1200元,仅能拍10分钟。
也就是说,摄像机拍一分钟的镜头,就要烧钱120块!
要是选择了35m的胶片,每分钟的成本是七八百块钱。
实际等到影片杀青进行后期制作,十分钟的镜头能被剪辑成一分钟,已经算相当省钱了。
而新导演入行,烧的这些钱,都是自己的钱!
这个阶段,其实也是一道门槛!
很多导演,没有熬过这个阶段,就因为代价太昂贵,选择了黯然退出。
可以说,十个新导演入行,能有一个能成功迈过这个门槛,已经算很了不起了。
王启年心中不断给自己鼓舞信心,一定要冲入门槛内!
冲进去,就是鱼跃龙门,没冲进去,就又要重新蓄力,努力冲!
当然了,王启年在学校拉人入伙,也吸引不少有心人的关注。
文学系主任钟教授,就是一只在关注王启年的动态。
甚至,王启年的剧本,钟教授也帮忙修订了不少疏漏之处。
“你的电影,剧组搞好了吗?”
钟教授笑着对他说道。
“还没有搞定,目前急缺化妆师!”
王启年说道,“其他的,可以到学校或北影厂去招!
但有水平审美眼光够时尚的化妆师,我们还是很头疼!”
“要我给你推荐一个?”
钟教授笑道。
“那就先谢谢钟老师了,不过,薪酬太贵的话,我们雇佣不起。”
王启年有点犹豫。
“我推荐的人,既优秀又便宜,是本校影视化妆专业进修班的张人之,他是专门学化妆的,专业上对口。
化妆方面,是一个好苗子。”
钟教授推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