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
号上的巨炮再次发出怒吼的时候,编队里四艘主力舰相互间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两海里之内。
按照祖寿清的命令,四艘主力舰的炮口全都对准了四号目标舰。
根据后来的战斗报告,祖寿清当时认为,加速突前的四号目标舰并不是为了吸引火力,更不是为了掩护排头的旗舰,而是准备逃跑。
当然,他这一推断也有一定的依据。
“比睿”
号的舰桥外形明显与另外三艘“金刚”
级不一样,特征非常明显。
当时,帝国海军情报局已经证实,“比睿”
号在编入快速战列舰群,也就是南遣舰队的时候,没有完成所有的改装,战斗力最差。
因此,祖寿清完全有理由相信,为了保存实力,小泽治三郎命令“比睿”
号脱离战斗。
问题是,祖寿清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比睿”
号仅仅只是脱离战斗的话,就应该从三艘姊妹舰的右舷方向,也就是南面通过,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帝国快速战斗群的集中打击。
可“比睿”
号选择的航线却截然相反,无疑是将自身暴露在了四艘主力舰的炮口之下!
结果,“比睿”
号不但跑不掉,还将成为“炮弹磁铁”
。
毫无疑问,对“比睿”
号来说,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在其加速突前的时候,双方战列线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六公里,几乎达到了“皇帝”
级战列舰主装甲带对十四英寸穿甲弹的绝对“免疫区”
的近界。
也就是说,如果距离再近一点,十四英寸穿甲弹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穿透“皇帝”
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当然,在这个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可以毫不费力的打残“比睿”
号。
另外,“比睿”
号要绕过前面的三艘姊妹舰,还需要向北转向,如果一来,与北面四艘主力舰的距离会近一步拉近。
最终,甚至能够给对手形成“直射”
的机会。
对于主动送上门来的“猎物”
,帝国海军官兵绝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