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文学,用以表达自己经过时间和生活的磨砺后,终于大彻大悟的复杂心情。
】
提起文学,天幕之下的读书人倒是很感兴趣,虽然不知“子弹”
为何意?
江楠记得前两天还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呢,现在看到这个视频,心里也是好奇。
【考公考编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
】
《孔乙己》此文倒是不熟悉,可是《范进中举》和《孔雀东南飞》倒是不少人知情。
也明白了后世人想表达的意思,经历了事情才懂得道理。
【十六岁岁的我在地理试卷上写下“此地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的我,审视着下班后疲惫的自己。
一颗“子弹“正中眉心。
】
【毕业后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教师,当我说出了那句“学习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不是给我学的,才陡然明白我叫不醒他们。
就像当年的老师叫不醒曾经的我们一样。
也完美的解释了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
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不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有一段很喜欢的话:“我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能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如放过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吧。”
】
孔子对此感触很深,作为一个育人者,这种新奇的说法迅速占领了孔子的心神。
孔子很喜欢“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这句话。
看着坐下自己弟子年轻的脸庞。
孔子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事情自己为了信念周流列国,意图唤醒礼乐崩坏的世间浑噩之人,却不为各国国王所接受。
(人生三个阶段,承认父母很平庸,承认自己很平庸,承认子女很平庸。
)
江楠想了想,“承认自己很平庸”
这句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就先不急着反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