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郭威去世,柴荣继位,赵匡胤得到了重用,一次次立下汗马功劳,封节度使,殿前都检点,掌东京所有禁军,几乎是做到了武将之最。
】
姜瑜说完这个以后,把赵匡胤的战绩贴了出来,很多人都因他皇帝的身份而忽略了他战神的身份。
“如此战绩,出神入化的兵法,倒是让朕想起了王翦老将军。”
嬴政肯定了赵匡胤的作战能力。
这都快给刘彻整迷糊了,他一直以为的弱宋居然还有强者,“没想到开国皇帝这么铁血,啧啧啧,果然是驴宗血脉不行。”
李世民则是在想,藩镇自立,这又是什么制度,唐是亡于这个?
李隆基也是想到了什么,他不久前才设立了河西节度使以防吐蕃,唐末应该和他没什么关系吧。
【显德六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
刘秀叹了一口气,道:“幼主登位,君弱臣强,又要生乱。”
这几乎已经是既定事实了,没有哪个臣子会忍住重开族谱的诱惑。
三国时期的众人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想想大汉之所以倾颓,和这些娃娃皇帝也有一定关系。
柴荣苦笑,显德六年,他只余四载寿命了,他曾立下宏誓,十年养百姓,十年拓天下,十年致太平,如今看来也成了空话。
身处于乱世,哪怕他父亲也是欺负孤儿寡母上建立的周朝,也难怪那赵匡胤对他的皇位有想法。
康熙很自傲,想他八岁登基,处处受鳌拜掣肘,最终鳌拜不还是被他囚禁了么,古往今来有哪个幼主比得上他。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