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六十八章 晋唐心印(第1页)

公元649年7月10日,即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秦岭皇峪翠微宫寒风殿。

太宗临终遗言:“以兰亭殉吾,孝也。”

龙榻侧,爱哭鼻子的高宗哽咽流涕曰:“唯命。”

可李世民哪里想得到,就在他病入膏肓处于弥留之际的这些日子里,在他的龙榻之侧,居然有一对儿年轻人搭起了鹊桥。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媚娘,以及他的太子,晋王李治。

这两人本一同服侍太宗,天长日久,一对儿佳人由不得情愫缱绻,终于暗通款曲。

武媚娘、太子两人与其说效忠可鉴,不如说十分有心,特别是具备了常人莫及的耐心。

虽然他们看似沉溺于“促欢今夕促,共叙一夜欢”

,实则在柔情蜜意中耐心等候着太宗的驾崩。

侧室隐秘处,血气正旺的年轻人少不得执子之手,信誓旦旦。

“憔悴支离为忆君,开箱验取石榴裙”

,寒风殿的丹墀下演绎着旷世的不伦之恋。

可李治、武则天岂是凡俗之辈?柔情蜜意、海誓山盟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聊复尔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二人自幼痴迷书法。

太子李治自不待言,他血液里流淌着李世民的基因。

贞观年间,李世民“设明书课,以书法取士”

、“声言书判,以书判试人”

,禁中网罗天下法帖无数,善书者云集。

晋王李治自幼得天独厚,临帖不辍。

而武则天更是刻意习练二王书法多年,以至于后世“无出其右者”

翠微宫太子别殿内,二人得便,少不得黏在一起赏析、临帖《兰亭序》法帖真迹,如饥似渴,晨昏不分。

武媚娘心无旁骛的女儿之态,更添盈盈国色,李治自然是五迷六道。

可美人总不免要使小性儿,想象一下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瞬间吧:是酒后微醺之间?还是巫山共度之后?耳鬓厮磨间,太子把握着媚娘的的芊芊细指,在《兰亭序》手卷的天头与画心之隔水处,铃盖上了一枚“神龙”

二字朱文小印。

这枚篆文鉴赏小印,字体飘逸娟秀,逸兴湍飞、笔走游龙,它看似乃武才人闺中把玩之宝,实则是她父亲武士彟临终所赠的密符。

这密符暗藏着当年袁天罡对襁褓中的武则天的惊天预言。

对武则天而言,这就是“受命于天”

的神谕。

孱弱的晋王李治何成料想,武媚娘的蜘网已开始悄悄搭在李唐王朝的后肩膀上了。

这才是第一步,锋芒小试而已,这个女人长袖善舞、天翻地覆、宏图大展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56年后的公元705年,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登基15年之后,女王武帝也累了。

她要将她的武周王朝交还给李家。

而这枚“神龙”

小印在这改朝换代之际终于也登峰造极。

是年,武则天改年号为“神龙”

,“神龙”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