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些话只能在心中想想,说出口?除非朱高炽想再尝尝老爹的鞭子。
随着年纪渐长,朱高炽越来越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对外总是一副谦和面容,在燕王面前也是一样。
燕王没说什么,倒是燕王妃一反常态,几次出言教导,言辞越来越锋利。
不教训不行,和旁人外心眼没问题,和他老爹玩心眼,嫌命太长了是吧?天家无父子,以为只是一句空话吗?
有一双慧眼的不只是燕王妃。
道衍身负朱棣重托,除了撺掇燕王造反,充当谋臣,偶尔也会提点一下燕王的三个儿子。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是洪武帝和永乐帝共同的追求。
洪武帝成功了,二十多个亲生的,十多个挂名的,不是武功盖世也是文采非凡。
朱老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英雄到把侄子的江山给抢了。
永乐帝在儿子的基数上比不上老爹,质量也是差强人意,可人生总要有所追求。
老爹这么多儿子,他只有三个,不说出类拔萃总要能过得去吧?
朱高煦和朱高燧打仗一流,脑袋不笨,玩心眼却差了些。
朱高炽心眼不少,骑马打仗却只有跟在队伍后边吃灰的份。
朱棣不只一次感慨,感慨到燕王妃面前,险些被饱以一顿老拳。
怎么着,嫌弃她生得不好?
连睡了三天偏殿,燕王痛定思痛,一边对发妻陪着笑脸,一边表示,老婆生的孩子他都喜欢!
绝对没有任何嫌弃的意思。
所以,他能搬回来了吧?
燕王应该庆幸,燕王妃是巾帼英雄,也十分的通情达理,否则,神器搓衣板必定会成为王妃殿中的标配。
不能继续向燕王妃吐苦水,燕王只能换了一个抱怨的对象,道衍。
对于以忽悠人起家的大和尚来说,燕王这点烦恼不算什么。
道衍表示,路是人走出来的,儿子是老子教育出来的。
子不教父之过,燕王想要合心意的儿子,教育就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嘛。
燕王茅塞顿开,心领神会,郑重点头,明白了。
同道衍长谈之后,朱高炽三兄弟挨老爹鞭子的次数直线上升。
朱棣完美诠释出什么叫做硬汉的教育。
当初老爹就是这么教育他的,虽然没抽鞭子,军中的棍子却没少挨。
见识过一次朱棣教育儿子的方法,道衍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
手段有点简单粗暴,大方向上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细枝末节,揍孩子什么的……大和尚表示,这是燕王的家务事,自己还是不要参与为好。
在看好的徒弟屡次被世子抓壮丁之后,大和尚更认为没有提醒的必要。
所以,朱高炽三兄弟的硬汉式教育之路,仍要继续走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孟清和的确适合做道衍的徒弟。
论起坑人的本事,这两位当真是一脉相承,不相上下。
北平城外,南军一天照三遍的骚扰,守军已经懒得理他们了,来了直接放箭撵走,根本不用派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