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儿来点什么?”
翠枝放下空了的背篓,“就是以往买的那些,照平时的量就行。”
每次买的食材每次就用个差不多,不算太重,也不担心现在是雨季买得多了放在屋里会发霉。
“好勒,您稍等。”
伙计一边打包一边跟几人唠嗑,说到今天有人来买了与翠枝差不多的食材,只不过少了几样。
冬青和翠枝没有问是谁买了那些材料,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她们自然知道谁会买相似的材料。
那边赵氏和几个儿媳,已经背着食材到了家。
赵氏把买回来的食材放在桌上,按梅芳记回来的步骤,逐一处理。
梅芳看了一整天,只记住驴打滚、艾窝窝和条条酥的做法。
她只当是自己记下的,却不知这都是冬青着重提过,看似不经意间,仔细说了步骤,她才会对此印象深刻。
否则,冬青将法子藏着掖着,她统统只会看个一知半解,根本无法条理清晰的记下任何一种点心的做法。
比如最简单的豌豆黄,只需要将豌豆去皮,泡发后煮烂碾成泥,加糖干炒后冷却定型。
因冬青有意略过,梅芳便没能知道做法。
赵氏分工明确,让小赵氏敲核桃剥花生,再碾碎拌糖。
梅芳负责泡糯米,面粉揉成团,顺便监督艳芳把黄豆磨成粉。
她自己则烧火煮着红豆,准备一会儿炒豆沙。
听了分配,艳芳心里憋气,旁的女眷都做轻巧活,就她分配去拉石磨。
却没说什么,起身拿上黄豆去了院子里。
梅芳把糯米泡在盆里,出去与艳芳一起。
艳芳拉着磨,梅芳蹲着揉面。
“姐,你别难过,我不会听娘说监督你的。”
闻言,艳芳笑了笑,“不碍事,你我一母同胞亲姐妹,我知道你。”
这个妹妹性子一直比较软,跟赵氏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般梅芳还是偏向她,这就够了,她不要求更多。
赵氏随便做了晚饭,一家人吃过后,一直忙到擦黑,才把糯米蒸熟,核桃花生碾碎,黄豆磨成豆粉。
红豆足足煮了一大碗,压成泥后,倒入锅里翻炒。
按梅芳说的,先放猪油,炒了片刻,就往上面淋一点点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