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儿倒底男人,知道她们那母女伤心,不哭一哭难以发泄,也不强劝,自己忙着召集人手办丧事,一边请人给板儿与贾府捎信去。
凤姐听了虽不觉得意外,却也悲痛难忍,落了一会泪,平儿好歹劝住了。
凤姐要去祭奠刘姥姥,忙着吩咐打点启程,又思及蔻姐儿已经与板儿订婚,合该上门祭奠一番才是,凤姐想着女儿同行,把出行婆子由增加到八个,又添加十几个精装男丁,与平儿蔻姐儿王郊外王家村而来。
却说刘姥姥既死,她女儿方想起姥姥一路所说,姥姥那时笑着交代她女儿,死后丧事简办,只须停放三天即可,也不许大做法事。
又交代女儿,若真有孝心,今后但凡有所节余,要舍僧布道,接济乡邻。
思及姥姥劳碌一生,她女儿倒底不忍心只停三天,遂决定过了头七再出殡。
却说凤姐一行陪着板儿到了王家村,板儿换了孝袍子,一头点地哭了一场,跪在灵前当孝子。
凤姐板儿在灵前焚烧纸钱,大声哭诉一场,众人好歹劝住了。
闻听说只放七天,遂遣得力婆子将平儿蔻姐儿送回,嘱他们回去好好理家,自己留下陪送姥姥最后一程,要等出殡再去。
却说刘姥姥停灵七日,灵前祭拜哭诉之人络绎不绝,每人哭诉一折,都快赶上说故事了。
倒也没什么惊天东地之举,无不是受了刘姥姥一粥一饭,或是赠衣施药,或是提别家排忧解难,劝说家事。
要知道,刘姥姥这人一生并不富裕,活了这接近九十年,大多时候处于吃不饱穿不暖之饥寒状况。
在所有人有了一个铜想来十个,有了白银想黄金的时代,刘姥姥能够在饿死冻死人的当口,省下一碗稀粥,一件衣衫活命与人,委实难得。
七日后,刘姥姥出殡,哎哟,那可真是感人至深。
抬丧,这项农村最是让人厌恶觉得不吉利的食物,成了枪手的活计。
棺木也不用抬杠,一茬人换一茬人,只用肉肩膀把刘姥姥四平八稳送到了福宝地。
凤姐总算明白,刘姥姥当初肯卖田卖地帮助自己巧姐儿,并非只是知恩图报,而是她本性良善使然。
刘姥姥仙逝,上折子祈求丁忧,圣上感念他孝顺,丁忧夺情,准了板儿百日假期治。
板儿虽不丁忧,却有一年孝期,蔻姐儿婚事须得推后一年。
说起来蔻姐儿原本也不大,今年方才整十四岁,先时板儿十九有些急,如今也急不得了,正好及笄再出嫁。
凤姐正可以在这之前将贾葳婚事办妥。
备办婚事说起来不过一句话,也有一年时间,可是贾葳要娶一房好媳妇,可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须得仔细探听,要人品好,家世好,岁数相当方好,这个方好了,也不定能成。
你道为何呢?
贾葳乃是未来爵爷,所娶媳妇就是当家主母,凤姐意思求嫡不求庶。
倒不是凤姐瞧不起庶女出身,而是京中大多人家庶女,因为妻妾争斗,大都被嫡母压制得跟迎春先前差不多。
像凤姐这样想通了,把蔻姐儿当成嫡女培养之家,委实难寻。
而清贵之家,世家大族嫡出小姐,且轮不到贾葳先挑,须得等皇帝老儿与他的龙子龙孙,还有宗室子弟们挑剩下了,才归贾葳这些公府大臣们挑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