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后宅如战场兮,你死我活矣!
却说翻年三月,板儿孝满,他倒没急,她娘老子急了,急吼吼来到贾府与凤姐商议两下婚事。
凤姐便把哥哥没成婚,妹妹不好抢得先这话说了,再者,姑娘岁数还小呢,且再等一年。
狗儿两口子便霉悔了脸色,还以为姥姥去了凤姐要悔婚呢。
这话当着凤姐面也不敢说,只是背后当着板儿嘀嘀咕咕:“你岳丈家不是想反悔吧?”
板儿也想早些成婚,可是人家姑奶奶说了,他也不好辩驳,只得安抚父母说:“母亲多心了,姑奶奶不是那般人,不然当初也不会主动许婚了。”
劝慰爹娘,姑奶奶开尊口,无论如何,也再等等。
狗儿夫妻虽不乐意,架不住亲家来头大,儿子倒做官,又说了不急,狗儿说也惹不起,只得回家去了。
不过,凤姐做得很漂亮,见狗儿夫妻准许推迟婚期,把两口子打扮的一身光鲜,临行又雇了车架,给她们带了满满一车架东西返乡想用去了。
狗儿夫妻见此情景,方才信服儿子所料,贾府并非要悔婚,只是要等哥哥先成婚而已。
转眼又是一年,又三月。
京都大家闺秀们一起涌进宫闱,拍拍站着任凭皇帝老儿筛选,皇帝老儿也仗义,把一些求了免选人家女儿,只要不是家世特别显贵,才华十分出众者,朱笔一点放行了。
这其中刚巧有杜家又有陈家。
嗳哟,皇帝老儿这一大房,凤姐这又作了难。
陈家杜家这两家,当初都有意贾府这门亲,如今若应了这家必定得罪那家,且这两家都不好得罪,陈家乃是世交,几辈子的交情。
杜家碍着迎春情面,实在不好拒绝。
凤姐左右为难,只得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心里呕得要命,觉得皇帝老儿专爱跟自己作对,你好歹收一个去,我也不作难呢。
却说凤姐虽然不明白答应那家,还得两家走动,稍后发觉,陈家跟石家也搭着关系,对石家小公子也有意思,且石家夫人比凤姐级别高些,人家乃是宗亲,石家小子中了举了,进士虽没过,这在行伍人家已经难得。
反之,贾葳呢,如今还是个纨绔少年。
陈家偏向石家儿子,碍着贾府也不好先开口,凤姐也憋着等信儿。
其实凤姐已经把心思偏向了杜侍郎女儿,因为这杜侍郎君子作风,人家只等着贾府,没找二家。
另外,杜家大儿子已经中了进士,二儿子也也过了童生试。
俗话说,外甥多像舅。
凤姐以为,舅舅聪明能干,外甥必定差不离儿。
贾葳不大会读书,屡屡败白,再过几年再不中,只得学他老爹,捐出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