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向来是个有诺必达的人。
既然决定了以后要好好陪伴辞忧,不再缺席他的成长。
那她便开始竭力促成与赵国和谈一事。
当然,原则上是可以和谈的,但具体的应该如何实现,这就要看赵国的诚意了。
有余安这个定国大将军、“不败女战神”
的威慑,赵国和谈的诚意满满,总之就是只要能和谈,只要两国可以和平相处,那一切都可以商量。
就这样,在赵国付出极大代价,燕国获得极大好处后,北疆再次恢复了以往的平和。
至于余安攻占下的那些城池,赵国表示他们国力弱小,管理不了那么大的疆域,便将那部分地方无偿送给了燕国,这也是和谈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和谈结束后,余安的声望一时间简直达到了顶峰。
百姓可能不知道当今圣上是谁,但一定知道“不败女战神”
的名号。
尤其是在北疆地区,更是视余安为天神。
见此,朝中的大臣便分成了两派。
一是奉承讨好派。
这类多是小官,想要抱余安的大腿,为此不惜献出家中优秀子弟,去给余安当面。
但奈何余安有贼心没贼胆,只能在苏璟的虎视眈眈下拒绝。
二是划清界限派。
这派多是老谋深算的大臣,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
看着长公主声望滔天的样子,都认为是烈火烹油,长久不了,于是纷纷都与余安划清界限。
生怕将来皇上清算时,牵连到他们。
这一局面在朝中存在了许久。
直到朝廷中的新面孔换了一波又一波,长公主依旧还是长公主,丝毫没有变化。
而那些想要找时机讨好余安的人,还有想要坐等余安被清算的人,尤其是后者,等啊等啊,等到新皇都登基了,卫国长公主晋级为燕国大长公主,荣耀更胜往昔,他们也没有等来想看到的一幕。
这时,才有人后知后觉的自认为明白了——
长公主一生未嫁,没有后代,再大的荣誉也不过短短几十年,那皇上还有什么理由容不下她呢?
一人想通,百人得知。
很快,这个原因就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后来还演变成了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
当余安和苏璟穿着便装,在江南游玩时,第一次在一家酒馆中听到了这个说法。
说话的人穿着褐色短打,腰间别着一把匕,身形高大,脸上布满络腮胡子,看着很不好惹。
他好像是喝醉了,待和同伴说到这一话题时,激动的直拍桌子,“我跟你说啊,燕国大长公主知道吧?就是那个不败女战神,女中真豪杰,我薛攀最敬仰的人!”
“要不是大长公主用兵如神,咱们燕国也不会那么顺利的把赵国打趴下!
你是不知道,赵国派来的那个求和使团,见到咱们燕国人,那叫一个夹着尾巴,哪有十几年前的那个傲气劲!”
他同伴忙拉着他,让他小声点,“小点声,说这些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