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除了征兵和募兵之外,皇上还可以考虑在农村地区实行民兵制。”
容漾顿了一下,见裴清殊露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便继续说道“民兵制顾名思义,即通过对平民老百姓进行一定的训练,使得老百姓们具备最基本的作战能力,从而寓兵于民。”
裴清殊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
“民兵制的优点是基数庞大,又不会耽误土地的耕种。
缺点是民兵的战斗能力,定然不如在军营里日日操练的士兵。
不过起码实行这项制度,一来可以增加巡逻人员,减少盗窃等不法行为,二来能够节省军费。
三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能够为大齐很多兵源储备。
一旦大齐当真和外族开战,需要征兵的话,这些民兵的作战能力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强。”
容漾越说,裴清殊越觉得这个法子好。
就说他上辈子灭国的时候吧,那个时候只要朝廷军败了,老百姓们基本上只能眼睁睁着着匈奴人为所欲为,根本没办法进行什么有效的抵抗。
如果大齐能早点实行民兵制的话,不说扭转亡国的命运,起码不至于那么快就沦陷。
裴清殊知道,大齐要想要抵抗外侮,定然不能依赖于民兵。
但提高全民防御能力,储备一些兵源,的确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民兵和正式的朝廷军不同,他们仍然居住在各自的家中,不需要朝廷吃住,只要派人前去传授一些基本的武艺就好了。
除了人力成本之外,朝廷几乎不需要什么支出,就能到巨大的回报。
既然如此,裴清殊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还有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考虑“那依你所见,一户人家出几个男丁参与操练比较合适呢如果让所有的男丁都成为民兵的话,怕是不大现实。
毕竟老百姓们还要生活,尤其是农忙的季节,是他们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
容漾起来是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如遇农闲时期,自然是要全家所有的男丁齐上阵。
按照征兵的标准来说,就是年龄介于十五至五十五岁、身无残疾的男子。
如遇农忙时期,每家出一名男丁,参与巡逻即可。”
容漾考虑的非常全面,除了民兵制之外,他还提出了“保甲法”
。
“从这次人口调查就能出,大齐的农民基数非常庞大,农户是所有种类的户口当中最多的。
如果全靠官府来派人管理民兵的话,只怕会增大各地官府的负担。
不如实行保甲之法,以十户人家为一保,在当地德高望重之家当中选一保长,来管理他这一保下头的民兵。
五十家为一大保,设立大保长,起到督促民兵的作用。”
1
公孙明附和道“这个好最好是选一些识文断字之人,这样还可以教那些不认字的老百姓学口号,鼓励青壮年参军呐”
君臣几人越说越兴奋,越讨论,制度就越完善。
裴清殊是个行动派,在雍定元年的秋税收上来之后,便开始面向全国征兵。
与此同时,推行保甲法与民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