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大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可文官还在内斗。
当时领兵剿匪的督师杨嗣昌和四川巡抚私下不和,杨嗣昌把四川的官军精锐都调走去湖广平叛,让四川巡抚配合他的战略,守住哥哥关隘即可。
可巡抚哪里会听他的话他干脆摆烂,采用消极防守的战略,只带着两万老弱残兵守着重庆,让秦良玉带兵护卫重庆郊区,另一个将军张令守重庆附近的关口,其他一概不敢。
]
因为奢安之乱还没消除的缘故,崇祯也研究过西南地区的兵策地图,听到这话感觉太阳穴突突的跳,气的他想杀人。
兵戎大事,岂能这般意气用事
别让他知道那时的四川巡抚是谁
[说实话,杨嗣昌调兵不全是因为他和四川巡抚的恩怨,确实是符合战略的。
但是他带走了四川的精锐,可给了张献忠机会。
没坚持多久,张令就战死了,秦良玉听到消息大吃一惊,立马派兵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白杆兵虽然赫赫扬名,可兵力不足,对付不了张献忠十几万人。
]
朱棣长叹一声“贼势已成,而国事糜烂,我皇明”
[秦良玉去见了巡抚,说可以用她的名义去调集两万溪峒的士兵,她愿意出一半粮饷,只求朝廷支持另一半。
]
崇祯从继位开始,每天都陷入在没钱的恐惧中,不论文武,只要是带兵的都跟他哭穷要钱,现在听到秦良玉能这样体会朝廷的难处,他眼圈都红了“秦卿果然是忠臣良将啊”
[然而巡抚就两个字没钱]
崇祯混账仙子快告诉他这巡抚是谁
[事情说到这份上,秦良玉也没办法,两万人的粮饷可不是小数目,她又不像别的将领公然喝兵血吃空饷,能拿出一半已经很对得起大明了。
只能说,大明从上到下都烂了,所以活该亡了。
]
“嘶--”
茶馆内外,楼上楼下,大家齐齐的倒吸一口冷气。
虽然大家平时骂朝廷的不少,可现在还在京城待着安然无恙的,都是生活还算有保障的。
即便前面说过大明会亡,可也以为得很久呢。
毕竟破船还有三千斤钉子,大明再坚持个几十年不成问题吧结果听着意思,竟然就最多十几年
大家面面相觑,不敢随便说话。
[秦良玉回到了家乡,此后几年她依然在关注着形势,希望能为大明效力。
比如崇祯十六年时,她上呈了全四川形势,建言守十三个重要关隘。
可此时的大明已经基本瘫痪,四川布政使司已经无兵可派了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再度进入四川。
此时的他已经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军阀了,大军长驱直入,攻克夔州、成都,到处招降土司,打算建立有效统治。
秦良玉这时已经七十岁了,除了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战死沙场,两个侄子重伤不治,就连儿媳也在崇祯六年战死,儿子在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
秦良玉一时如
遭雷击,往后踉跄了几步,张凤仪赶紧过来扶住自己的婆婆,担忧的说“太太”
秦良玉征战沙场多年,早已经淡了生死,可骤然听闻亲人全都殉国,一时也觉得悲痛万分。
可她到底是个巾帼豪杰,顿了两顿就缓了过来,侧过脸,便见到自己的儿媳一脸惊慌,她苦笑着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儿,然后问道“好孩子,怕么”
张凤仪一愣,意识到天幕说她三年后就要战死殉国了,她一时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想起了感情和美的丈夫,还有两个尚在稚龄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