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 54 章 明末下11(第3页)

崇祯转头问向兵部尚梁廷栋,道“梁卿,你认为如何”

“臣”

梁廷栋顿住了。

这让他怎么说

要他自己觉得,他觉得天幕说得对,兵部就是管不了那么多事。

可这话他打死都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是得罪大半朝臣。

毕竟兵部过手的粮饷物资那么多,随随便便漂没个四五成,大家分了,真的很香。

要不还是主动辞官吧反正最后皇帝对他的辽东方略也不满意,已经骂过他两次了。

到万历时期由张居正主导内阁,内阁地位力压六部,六部实际成为内阁的下属。

也是因为万历不能亲政,所以张居正借此改革的机会,将六部以及地方送上来的奏疏,从之前的由皇帝转交内阁,变成了内阁转交皇帝。

且张居正借着内阁有起草诏,敕命的权利,直接用内阁的名义给六部地方下达命令,从此内阁便有了行政权。

所以张居正这个“摄政”

,是真的摄政,而不是辅政。

前面说过,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里,有一条非常好用的考成法。

考成法好呀,考成法妙哇,让u有那个社畜没有被ki搞得焦头烂额

但是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把国家的监察大权收归到内阁手里了。

朱棣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当

时他听说考成法这个东西很好,就想立马安排下去。

可在用谁监察这个问题上,大家却扯皮扯了一个多月也没出好结果。

朱棣的耐心已经快耗尽了。

正好他现在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不能给内阁。

不然内阁得膨胀到什么份上

各科道负责监察,对内阁负责,内阁获得了国家的最高监察权。

强大的监察权使六部处处受制于内阁,如有不从,内阁便可督促六科对六部进行弹劾。

这样的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政治格局。

从这时候起,内阁终于获得了最高权力,全面控制了国家议政权、行政权、监察权,甚至是一大部分军权。

相比于之前的中省都更近一步,可以基本把皇帝架空的程度。

上去皇帝似乎拥有近乎无限的人事权,比如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个首辅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六部、地方官员,但他的人才储备里有且只有文官。

这些文官又通过科举建立的师生、同榜、同乡等纽带,使得皇帝很难真正的跳脱这个框架。

比如皇帝通过内阁下发的诏令叫“令旨”

,是正儿八经的圣旨,谁都要执行的。

但是皇帝没有通过内阁,直接下发的叫“中旨”

,只有皇帝的玉玺而没有内阁的用印,那就是白板圣旨。

中旨管管武将、勋贵和宦官还可以,但是那些文官甚至可以不认,不执行、不上任。

你要是接了这个白板的“中旨”

去上任,白版官员,会被其他官员不起排挤的,干不了事。

别笑,就是这么离谱。

岂有此理

朱元璋气的不行,皇帝可以昏庸,可以残暴,他都能理解。

但绝对不能是个傻子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